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天一阁博物院藏文物种类丰富,近年来也积极参与一些重要的展览,以实现馆藏文物资源共享的最大化。目前有八件文物藏品正在苏州博物馆“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的特展中展出。此展从中外园林文化的角度探索文明互鉴互融的意义,是今年国内最重要的中外文化交流展览之一。天一阁博物院作为本次展览的重要支持单位之一,出借了八件包括书画、古籍、器物等在内的珍贵文物,现将这些参展文物分享给大家:
一、唐 “石上枯”铭仲尼式古琴
琴,多以山间桐木制成,蕴含山水之意。“石上枯”铭仲尼式古琴,取枯木生于石上之意,其形制、铭刻皆流露出山林情怀。士人拨弦轻弹,清音徐徐流转,仿佛溪涧潺潺、松风吟啸,在一方小园亦可复现高山流水的幽远意境。正因如此,琴不仅是乐器,更是园林生活的一部分,是文人静心自适、体悟自然的重要媒介。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论及,即便不谙琴艺,亦须“壁悬一床”,以示风雅。
此琴即桐木面板,红木岳山、承露、冠角、龙龈,披相当厚度的纯鹿角霜灰层,黑漆,漆面光泽柔和,发蛇腹断、冰裂断纹。腹内侧刻有行楷“唐开元二年雷霄斫”八字,龙池上方刻“石上枯”三字,凤沼处刻有“楚园藏琴”朱文方印、“三唐琴榭”朱文长方印。此琴曾为清末收藏家刘世珩递藏。
二、清 仲谦款松荫赏画图笔筒
笔筒为老竹根制成。口沿外卷,过渡光滑。整体采用高浮雕技法,通体雕刻一古松虬枝,旁干斜出,针叶茂盛。松荫下雕刻六人,两位老者展画共赏,一老者手握如意旁观,身后二僮,一人持杖,一人垂手侍立,背部留白处阴刻楷书“仲谦制”,古朴典雅。此竹笔筒作者为明清时期金陵派竹刻名家濮仲谦,张岱《陶庵梦忆》云:“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
三、明 张宏松岩高士图轴
张宏(1577—1652后)字君度,号鹤涧,江苏苏州人。擅山水,重写生,师沈周,所作苍劲雅秀,笔力峭拔。间作花卉,颇有意趣。
绢本淡设色。此为张宏七十一岁时所画,表现山中文士在读书弹琴之余,寻幽自得的场景。画面中心为长松掩映下的水榭,右侧松径延伸远方。画面上部云烟缥缈中,山峰与寺院隐显,表现出山之高远与深远。全图用笔松秀,墨法温润,长松的表现极具视觉冲击力,显示出画家在构图上的巧思。右上角款识:“松岩高士,丁亥夏月写于横塘草阁,张宏。”款末钤“张宏”白文方印,“君度氏”白文方印。
四、清 翁同龢临石鼓文册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一字声甫,自署松禅,晚号瓶生、瓶庐。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进士,光绪戊戌政变罢职归里。学通汉宋,文宗桐城,诗近江西。书法遒劲,享誉于同治、光绪年间。
纸本篆书。此为翁氏七十二岁晚年临摹的《石鼓文》,书于乌丝栏格内,所临底本应为翁氏所见多种拓本综合而成。全篇书写老辣,极具浑厚高古气象,体现出书家的深厚功力。从末页题跋中可知,翁氏不仅谙熟于石鼓流传的历史,而且精于鉴识不同的拓本。如他在互校王蓉洲拓本、汪鸣銮拓本和阮元摹刻的天一阁北宋本后,认为阮氏勾摹仅存形模,可取的只是字数较多而已。题跋款署:“辛丑冬十月,瓶庐翁同龢临并记。”款末钤“二支室”朱文方印,“翁同龢印”白文方印。
五、明 刻本《长物志》
明末乱世之际,文震亨将心志寄托于自家园林“香草垞”,并著成《长物志》,文震亨(1585—1645),字启美,苏州人,明代画家、诗人、园林设计师。文征明曾孙,贡生,曾任中书舍人,清兵下苏州,绝食而亡。《长物志》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类,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他日常所见、所居、所感的物事与园林景致。
半叶八行,行十六字。白口,左右双边,无鱼尾。曾经周大辅鸽峰草堂、朱鼎煦别宥斋递藏,钤“常熟周左季家藏书记”“鸽峰草堂”“朱别宥收藏记”等印。
六、明 万历程氏滋兰堂刻本《程氏墨苑》
此书为明万历年间安徽歙县制墨大师程大约辑刻,著名画家丁云鹏、吴廷羽绘图,徽州黄氏名匠黄应泰、黄一彬等刻版,收录程大约所造名墨图案五百二十式,分玄工、舆图、人官、物华、儒藏、缁黄六类。
行字不等。白口,四周单边,无鱼尾。曾经朱鼎煦别宥斋收藏,钤“萧山朱鼎煦收藏书籍”“别宥斋”等印。
七、明 司礼监刻本《居家必用事类全集》
此书为元代无名氏所编日用类书,为古代日常生活百科全书,举凡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读书考试等无不必备。其中“戊集”所载“文房适用”与“宝货辨疑”,不仅教导士子如何择文房用品以修身治学,更详述各类贵重之物的辨识与鉴赏之道。
此书自元代问世,至明代嘉靖至天启年间(1522-1627)仍有翻刻流传,可见影响深远。虽多视为日用类书,但面向读者或为远离城市的乡绅士族。书中之知识系统而实用,既可作为园中清修者的生活指南,亦可为营构园林、培养子弟提供参考。
半叶九行,行十六字。粗黑口,四周双边,双对黑鱼尾。曾经孙家溎蜗寄庐收藏,钤“翔熊真赏”“鄞蜗寄庐孙氏藏书”等印。
八、明万历刻本《雅尚斋遵生八笺》
明高濂撰。高濂(约1527-约1603),字深甫,号瑞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鸿胪寺,后隐居西湖。工乐府,能诗文,兼通医理,尤擅养生。有《玉簪记》《雅尚斋诗草》等。
《遵生八笺》是书所载,专供闲适消遣之用,内容分为八类,每类一笺,故名八笺。《清修妙论笺》,皆养身格言;《四时调摄笺》,皆按时修养之诀;《起居安乐笺》,皆室宇器用可资颐养者;《延年却病笺》,皆服气导引诸术;《饮馔服食笺》,皆食品名目,附以服饵诸物;《燕闲清赏笺》,皆论赏鉴清玩之事,附以种花卉法;《灵秘丹药笺》,皆经验方药;《尘外遐举笺》,皆记历代隐逸事迹。
半叶九行,行十八字。细黑口,四周单边。曾经孙家淮蜗寄庐收藏,钤“翔熊”“蜗庐藏书”“蜗庐长物”等印。此书内容甚为丰富,涉及面极广,其中有关古器玩物之类的论述,是研究园居风雅生活的重要资料。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