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点要闻
  • “前史堪师——14世纪以来武备艺术特展”在天一阁博物院开幕[图]
  • 阅读:
  • 时间:2025-07-03 15:35
  • 来源:天一阁博物院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
  • 1.jpg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铭记那段艰苦卓绝、捍卫和平的伟大历史,7月1日,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和上海韩天衡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前史堪师——14世纪以来武备艺术特展”在天一阁云在楼开幕。

    展览旨在致敬人类文明中璀璨的武备艺术,汇聚了14世纪以来中国及域外百余件兵器珍品及近三十件反映抗战的珍贵实物,生动展现冷兵器时代的匠心、智慧与文明交融,以及在抵御外侮、争取和平中迸发的磅礴力量。

    4.jpg

    走进展厅,仿佛瞬间穿越回古代战场,宋元以来的历代兵器琳琅满目。其中,明代铁鋄银装倭角方镡反刃佩刀、旋锻反刃佩刀以其精密锻造与实用美学,彰显军事技术的卓越;清代的鲛鞘龙纹透雕七星八段佩刀,则融合了皇家威仪与装饰艺术的极致追求;元代线刻龙纹佛像铁胄、明代鋄金铁胄既是战场护具,也是身份象征,其纹饰之繁复、工艺之考究映射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厚重传统。

    6.jpg

    展览中还有一部特别的“兵书”——天一阁馆藏古籍《武备志》。该书是明代茅元仪辑撰的中国古代字数最多的一部综合性兵书。全书共240卷,辑录了历代有关军事的书籍两千余部。收录了与军事有关的历代兵家要诀、用兵得失、布阵训将、驻营行军、屯田养兵诸法,还有车、船、马匹、兵器等诸多内容,并附有图。这部书不仅是古代军事著作,而且保存了大量科技史料,颇有价值,堪称“军事百科全书”。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明清刀剑中的“戚家刀”系列。如铁鋄金银宝相花纹装戚家刀、马齿嵌钢戚家刀等展品,以嵌钢与旋焊工艺锻造,刃如山峦霜雪、刚柔并济,不仅承载着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军事革新精神,也成为了中华武备兼容并蓄、锐意进取的缩影。

    5.jpg

    8.jpg

    武备艺术作为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始终在交流中焕发异彩。展览的第二部分展出了来自日本、马来群岛、印度、土耳其、伊朗、斯里兰卡、高加索等地的刀剑。这些域外瑰宝与中国武备并陈,既是对抗与交融的历史注脚,亦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动诠释。

    10.jpg

    展览第三部分特别呈现近三十件承载抗战记忆的珍贵实物,如象征民族不屈精神的抗战大刀、表达英勇斗争精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级独立自由勋章等等。朴拙而刚猛的“抗战大刀”,虽工艺或不及鼎盛时期的精雕细琢,却凝聚着同仇敌忾的血性与保家卫国的决绝,是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的直接见证。这些饱含历史体温的展品,无声诉说着那段抵御外侮、争取独立自由的壮阔史诗。

    11.jpg

    从战场杀器到仪仗重器,中国武备始终以“守正创新”为内核,既护卫疆土,亦滋养文化。本次展览以“武备”为题,是为致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以“武备”为媒,展现了中华文明兼容并蓄、自强不息、不畏强暴、捍卫和平的壮丽图景;以“武备”为脉,见证了华夏民族对和平的永恒向往与坚定守护,亦承载着工匠精神、美学追求与家国情怀的代代传承。

    12.jpg

    当天下午,策展人韩回之、联合策展人顾祎及浙江龙泉的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国际铸刀(剑)大师周正武一同为观众带来一场题为“中国古代刀剑艺术及当代传承”学术讲座,深入解读中国古代刀剑的锻造智慧及千年铸剑技艺作为非遗是如何在当代焕发新生的。

    据悉,此次展览展期至9月7日,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前来观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