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视野
  • 聂耳后人发来贺信!宁波原创音乐剧《渔光曲》试演
  • 阅读:
  • 时间:2025-07-25 14:24
  • 来源:甬派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顾嘉懿 吕佳银
  • “我们的故事里有一个地方,蓝色的大海,古老的村庄……”

    7月21日、22日晚,宁波市演艺集团倾力打造的原创音乐剧《渔光曲》在宁波天然舞台大剧院首次试演。

    该剧以宁波象山石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剧作家来此采风的所见所闻,剧情凝结本土情怀与时代思考,向经典深情致敬。

    这也是宁波演艺团队首次试水大剧场音乐剧制作。

    1.jpg

    “神话之鸟”以卡通形象出现。

    谱写属于时代的“渔光新曲”

    一曲渔光,万象山海。

    1933年,电影《渔光曲》在象山石浦取景拍摄。影片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有声电影。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由安娥作词、任光作曲的电影同名主题曲,经典旋律流淌逾九十年,历久弥新。

    音乐剧《渔光曲》虽与之同名,讲述的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故事。

    2.jpg

    来到舞台上的鱼灯。

    剧情以双线叙事展开,一条线索是剧作家“陆言”为突破创作瓶颈,深入象山石浦的实地采风,他遇到了开面馆的“祭司”奶奶,也遇到了渔民家庭出身、开民宿的姐妹,从她们身上感受到渔民迎难而上、不惧风雨的精神;另一条线索是陆言笔下的“创作空间”,如“盗梦空间”一般展开戏中戏……

    “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承载“非遗”记忆的传统鱼灯、表现海港风情的农民画……诸多象山元素都融入剧情,把观众带入满是人间烟火气的石浦港。

    最终,“陆言”完成了创作,也“治愈”了自己,展开新的人生故事。

    3.jpg

    演员徐步超出演“陆言”。

    “感觉这是一部有一定科技感、时尚感,努力向年轻人和当下生活靠拢的作品。”观众茅女士表示,“宁波市演艺集团在前作《东方大港》的基础上,再次完成了一次‘海港叙事’,很大胆,有创新,但可能部分场景的转折还需要打磨。”

    用国际化语言讲自己的故事

    音乐剧《渔光曲》邀请到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熊梦楚编剧、导演,徐步超、俞王诗琪、徐涌嘉、杨奕欣等演员加盟。

    熊梦楚表示,“这些年国内音乐剧市场的拓展有目共睹,《渔光曲》作为九十多年仍在传唱的歌曲,是一个特别好的IP,我们有责任用国际化语言讲好自己的故事。”

    俞王诗琪是一个宁波姑娘,现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专业,是个硕士研究生。她表示,能在家乡演出本土故事,感到非常荣幸。剧中,她所演唱的《你是我的灯塔》是角色献给父亲的歌,现场听来颇有记忆点和感染力。

    4.jpg

    演员在7月21日演出后被“围堵”。

    该剧作曲、宁波市歌舞剧院创作中心主任吴军在分享时说,“音乐剧的音乐为剧情服务,与一般流行歌曲很不一样,带有场景性和叙事性。”

    创作中,他谱写了多首有记忆点的歌曲——《曼哈顿的夜》旋律中跳动着渴望与不安,《故事如何书写》将艺术家的迷茫、挣扎与最终迸发的灵感火花尽情展现,《偷蛋守则》则带有一定趣味感……

    而那首诞生于石浦的电影金曲,在剧中化作穿越时空的治愈力量,在“陆言”采风途中遭遇创作瓶颈,或是渔民阿海、民宿姐妹等人经历命运起伏的关键时刻,这段熟悉的旋律便如一道温暖的光束悠悠响起。

    5.jpg

    妹妹用直播为民宿引流。

    6.jpg

    歌曲《故事如何书写》舞台。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还融入了一定科技感,比如在舞台上飞无人机。“这也是我们做的一点尝试,讨论新科技和传统生活、和艺术的关系。”导演熊梦楚补充说,“但我想,虽然离电影《渔光曲》创作时间已有九十多年,但人们心中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希望是始终存在的。”这也是他想表达的新老《渔光曲》间的一种呼应。

    电影导演后人到场观摩

    7月22日晚演出现场也迎来了几位特殊的观众——电影《渔光曲》导演蔡楚生的外孙、歌曲《渔光曲》词作者安娥的孙女、宁波籍导演应云卫的孙女等文艺界后人齐聚观演。

    安娥与田汉的孙女田欢表示,“得知《渔光曲》以音乐剧的形式在宁波演出,我的心情既激动又感慨,激动的是这首承载时代记忆的经典歌曲以全新的艺术形式重生,感慨的是,九十多年后当年《渔光曲》的取景地依然在激发着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当《渔光曲》的新编旋律响起的那刻,我的鼻子突然就酸了,我的奶奶安娥说过,文艺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用人民听得懂的语言唱出人民心里的歌,今天看到艺术家们用同样的真诚延续这个理念,用现代方式诠释经典的内核,我想这就是最好的致敬。”

    聂耳侄孙青山也发来贺信表示:“《渔光曲》承载着特殊的时代记忆和文化价值。从1933年安娥创作歌词、任光谱曲,到如今以音乐剧全新的艺术形式呈现,这不仅是对经典的传承,更是一次大胆且意义非凡的创新。在当下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时代背景下,你们能够聚焦这样一部经典之作,深入挖掘其内涵,通过音乐剧独特的音乐、舞蹈、表演等元素进行再创作,让经典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种文化担当和艺术追求令人钦佩。”

    7.jpg

    该剧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走进剧场。

    “我们聚焦这部经典之作,通过音乐剧的形式深入挖掘其内涵,希望在观众心中激起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宁波市演艺集团董事长林红说,“旧曲新唱,余音不绝,也彰显着艺术永恒的生命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