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致广大 极精微——华人德、赵华新师徒治砚作品展”在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云在楼开幕,现场除了50余方精美的砚台展示,华人德先生的书法作品也一并呈现。
开展当天,华人德先生向天一阁赠送书法作品《明·吴从先<小窗自纪>一则》,赵华新先生向天一阁赠送《幽谷寻春砚》。天一阁博物院院长庄立臻代表天一阁博物院接收作品并颁发了收藏证书。
砚为文房四宝之一,虽不如纸笔与书写关系密切,却以赏玩收藏之韵深得文人钟爱。本次展览汇集了华人德与赵华新师徒共创的“致广大极精微”主题砚作五十余方,不仅是华人德先生深厚书法功底与赵华新精湛雕刻技艺的完美结合,更是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审美理念的交融之作。每一方砚台都凝聚了师徒二人的心血与智慧,展现了他们对中华美学精神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在展览中,每一方砚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比如展品之一的《蜀道难砚》,其砚石较大,正面砚堂宽阔,两道翡翠带似两片细叶垂于中间,还有大片的蕉叶白,而砚堂四周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蜀道天险图。整方砚既体现了“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的诗意,又将蜀道的峥嵘奇秀和神秘的传说故事融为一体,意境雄浑,意蕴隽永。
又如《蕉叶砚》,此砚仿芭蕉叶造型。砚面砚堂边沿蕉叶自然卷曲,越到叶尖,卷边渐薄,叶端还趴着一只小蜘蛛。砚堂边沿有两行小行书,是华人德先生自作的七绝:“心期目想学枯禅,不见波澜起笔端。休羡素师多妙悟,偏栽蕉叶作蒲团。”此诗劝勉当下一些学书之人若想学怀素,先要下得种下蕉林写尽蕉叶的苦功,才能悟得真谛。
此外,还有如线装书的《相鹤经砚》、状如枯莲蓬的《枯莲房砚》、极具江南特色的《鱼米之乡砚》、用红丝石雕刻成的《雨花砚》等等。
华人德先生认为,明中叶后,江南逐渐成为全国文化艺术中心。文人士大夫注重居住环境、日常生活的雅致与舒适,他们不仅身体力行地营构,还通过品评文字、著述进行倡导,引领社会风尚。
本次展览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与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举办,主办方希望通过活动进一步增进甬苏两城的文化交流,激发更多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贡献力量。展览将展至2025年5月12日,欢迎广大艺术爱好者前来观展。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