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由天一阁博物院与宁波日报报网联合主办、甬派客户端承办的“书海奇遇——天一阁晒书大会”在天一阁博物院状元厅如约启幕。这场以“深藏·共享”为内核的文化雅集,不仅延续古人“曝书会友”的传统,更以书为媒,串联起历史与现代、私藏与共享、知识与情怀的对话。
古籍善本、琴谱孤本、家谱秘藏……近十位民间藏家携压箱之宝“练摊”,让深阁典藏走进市井烟火——
中医药古籍藏家邱忠国带来《家用良方》《灸法》等近20本医书,辅以原生药材对照讲解,重现古人“识药辨方”的智慧;古琴研习者施国则搬出一床古琴与十余本罕见琴谱,以琴声为引,讲述琴史轶事;连环画藏家吴建国精心挑选《王昭君》《唐伯虎》等“小人书”,用泛黄的画页唤醒几代人的童年记忆;红色文献藏家陈苗根则携革命年代的珍贵书刊,邀观众触摸历史的褶皱。
家谱收藏家励双杰的摊位尤为特别——民国木活字本《白璧周氏宗谱》与孤本《沐氏宗谱》静待翻阅,而他以越窑秘色为灵感创作的小说《秘色》,更将历史考据与文学想象熔于一炉。“藏为所用,书的价值在于流动。”励双杰说。
作为藏书文化的象征,天一阁此番也亮出“家底”。五部馆藏线装珍本首次面向公众“开箱”:明末汲古阁影宋抄本《集韵》,音韵学研究的“活化石”;明万历刻本《金莲记》,以戏曲笔法书写苏东坡浮沉;清康熙木刻版《御制耕织图》,再现南宋宁波人楼璹笔下的农耕织作;嘉靖版《宁波府志》,明代甬城风物的唯一存世记录;以及张岱《夜航船》的罕见抄本,一部包罗万象的“古人小红书”。
晒书大会最富巧思的环节,莫过于“换书市集”。书友只需携一本私藏赴约,经“阁主大大”牵线,便能与陌生人交换一段未知的阅读旅程。
“换书不仅是交换纸张,更是交换视角。”活动负责人表示。市集旁,一场关于“AI时代下阅读的价值”的沙龙同步展开。当算法推荐逐渐取代偶然邂逅,纸质书的触感与阅读的沉思性,是否仍是不可替代的精神锚点?萤火之光读书社的成员将与观众共同叩问。
为增添趣味,活动设计了一场“文化返场”游戏:手持《传习录》的王阳明、执卷沉思的老阁主“穿越”至现场,邀游客踏入“时空迷宫”。参与者领取集章卡后,需完成“传心挑战”——掷骰答书名、手写荐书笺、与书中人物合影,集齐印章即可解锁神秘彩蛋。
“我们希望用游戏打破书的严肃面孔,让文化体验变得轻盈。”策划团队介绍。而身着书中角色造型的市民,更可额外获得惊喜奖励,引得不少汉服爱好者跃跃欲试。
从晒书、换书到读史、游园,这场大会也是城市书香文化的当代注解。正如天一阁博物院负责人所言:“藏书的使命不仅是保存,更是共读、共享。当典籍从深阁走向人群,文化便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