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部门动态
  • 宁波图书馆”天一讲堂“:传统文化的特色与生命力[图]
  • 阅读:
  • 时间:2025-04-22 10:57
  • 来源:宁波图书馆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胡品嘉
  • 传统文化如璀璨星辰,照亮历史长河。五千年以来,中华文化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因其独特的文化韵味,更在于它始终是一种“活”的传承,它既是博物馆里的青铜瓷器、古籍中的墨香文字,更是流淌在当代中国人血脉里的精神基因。在快速变化的新时代浪潮中,传统文化为何能不断焕发新生?4月20日下午,作家,原文化部部长,人民艺术家王蒙先生做客宁波图书馆福庆馆天一讲堂,主讲4·23世界读书日特别预热讲座暨天一讲堂·宁波社科讲坛“名人名典”系列第3季第4场“传统文化的特色与生命力”。

    6ac8a2cb-a305-4617-8e44-170cc48dfd3b.jpg

    在这场思想碰撞与幽默风趣并存的对话中,文学巨匠王蒙先生不仅系统地抽丝剥茧,梳理出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更在互动环节大胆直面人工智能冲击、青年创作等时代前沿命题,展现出非凡的洞察力。讲座伊始,王蒙便以一句直击本质的话语,揭开谜题的面纱:“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五千年,其答案深藏于‘五个突出特性’这一神秘密码之中。”他强调,中华文化的“连续性与统一性”是文明自我圆满、自我延续的坚固基石,而“创新性、包容性、和平性”则赋予其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与蓬勃活力。

    随后,王蒙先生进一步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内在逻辑,提出“三性”“三尚”“三种精神”这一独特而精妙的理论框架。在探讨中华文化的“三性”——此岸性、积极性、实践性时,王蒙先生巧妙地以孔子、荀子、老子的思想为范例,深刻指出中华文化不执着于彼岸的虚幻追寻,而是全心全意地聚焦于现世的担当与责任。

    65cfc7e5-2cff-447a-bd24-43919b0ed7e8.jpg

    从“三性”的自然延伸到“三尚”的深刻阐释,王蒙的解读犹如一幅张力十足的文化长卷缓缓展开:从《论语》中“为政以德”的古训,到当代社会“以德为先”的价值倡导,“尚德”编织着文明深厚的价值底色;“尚一”则蕴含着“一与多”的深邃辩证智慧,而“尚化”最终落脚于“与时俱化”的灵动变化。至于支撑文明韧性不可或缺的“三种精神”,孔子论孝时“色难”之微的细致入微、孟子解析圣人“辞职借口”之妙的机智幽默,无不展现出“君子之道”对人格进行全面而深刻的锤炼;“中庸非平庸,而是准确与正常”的这一颠覆性解读也精准地对比了中西治理逻辑的差异。西方依靠制衡来防范恶行,而中国则凭借中庸之道追求至善之境。而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红军长征的壮丽故事,深刻道破了“苦战精神”深植于中华文明的基因之中。这种在绝境之中“抗逆”的顽强硬气,让中华文化从未被苦难所击垮,反而在挫折中愈发坚韧,越挫越强,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deeda2fd-3023-4dac-8b6e-ed9c1efcb16a.jpg

    主讲人简介:王蒙,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现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1934年10月出生于北京,1948年14岁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1949年开始做青年团工作。1953年,他开始文学写作。1956年,他的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引起了全国以及世界的注意。1963年,他到了新疆,曾任文学杂志的编辑。1965年,任新疆伊犁巴彦岱公社二大队副大队长。1987年他获得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与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并成为约旦作家协会名誉会员。2003年获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荣誉博士学位。2009年获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17年获日本樱美林大学博士学位。2020年出版《王蒙文集》(新版)50卷。2023年出版《人民艺术家·王蒙创作70年全稿》61卷。他的著作和作品曾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翻译出版。已获得包括“茅盾文学奖”在内的多个国内文学奖项。出访过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宁波图书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