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午,一场以“胜日寻芳——古籍里的春天”为主题的悦读会活动在天一阁如约举行,20组亲子家庭齐聚一堂,共赴这场春日的文化之约。活动以“共读+共创”的形式,带领大家从天一阁典藏古籍中探寻节气文化的奥秘,感受春天的生机与诗意。文化传播者蔡老师作为主讲嘉宾,以生动的讲述为参与者揭开了《广群芳谱》中关于惊蛰、谷雨节气花期的奥秘。
“你知道古人如何通过花信感知春天吗?”“惊蛰与谷雨的花期藏着哪些诗意?”“宁波现在哪些花开得最好呢?”活动伊始,蔡老师三个问题开场,引导家长和孩子们带着好奇走进古籍的世界,“惊蛰桃始华,谷雨萍始生”《广群芳谱》中结合《月令七十二候》的农事描述,让现场读者认识到古人如何通过观察花期安排耕作,“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等经典诗句,让孩子们在诗词与自然的交织中感受春日的灵动。
“《广群芳谱》中记载,谷雨时牡丹‘艳冠群芳’,芍药‘殿春而开’,古人常以此喻君子之德。”蔡老师以牡丹与芍药为例,讲述了花卉背后的文化寓意,并邀请孩子们朗诵《咏柳》《玉绣毬》等诗作。一位小女孩脆生生地念出“碧玉妆成一树高”,引得全场掌声连连。
下半场的“共创”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家长与孩子们取出镊子、剪刀、胶水,轻剪多种色彩品种的干花,细细粘到已经轻轻勾勒出江南园林的粉墙黛瓦与蜿蜒小径的折页上,点缀出一幅幅独具韵味的“乙巳春园图”。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为自己的作品题写诗句,有的抄录“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有的自创“我持春风剪春天”,最后在封面签上书名,稚嫩的笔迹与干花的淡雅相映成趣。
“我的书命名为古阁寻芳,我的是谷雨寻春,我的叫紫气东来”小朋友争先恐后地介绍着自己的成果。“活动既有趣又有意义!我也是第一次认识《广群芳谱》这本古籍,学到很多知识孩子吵着过会要去园子里找那棵‘十八学士’。”一位家长笑着说。
本次活动不仅是探寻古籍中的春天,更是唤醒大家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与热爱。每一朵花都是古人解析春天的密码,每一次阅读古籍都是与历史的对话。希望能让节气文化真正“活”在当下。春日或将过去,但这份独属于乙巳春天的诗意,在书香与花香中长存。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