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部门动态
  • 天一阁发布创意沙画《夜抄<录鬼簿>》[图]
  • 阅读:
  • 时间:2025-04-15 13:59
  • 来源: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王伊婧
  • 天一阁曾藏有一部孤本奇书,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前,曾引得三位学术大家通宵达旦漏夜抄录,被传为学界美谈。这部书就是明代蓝格抄本《录鬼簿》。

    《录鬼簿》为元代钟嗣成撰,记录了元代和明初时期戏曲作者及其作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为戏曲工作者结集立传的书籍。所谓录鬼,是记录包括已经去世的和在世的杂剧和散曲作家。正如钟嗣成在《序》中所言,“酒囊饭袋,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与已死之鬼何异?”钟嗣成仕途失利,转而专注于戏曲创作与戏曲研究,如此沉痛的话语,可以想见钟嗣成以及当时戏曲工作者的悲惨境地。此书既是对他们杰出才能的怀念和痛惜,也表现出钟嗣成对所处时代的愤慨和无奈。

    1.png

    这部书保留了大量珍贵的戏曲资料,记录了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这元曲四大名家在内的一百五十余位杂剧和散曲作家,收录了《窦娥冤》《西厢记》等名剧,以及数量可观的散曲作品。许多元杂剧作者的资料和曲目借此书保留下来,是研究金元人戏曲创作的重要文献资料。

    2.png

    天一阁旧藏明蓝格抄本是现存《录鬼簿》的最早传本,于早年间散出,后经清末慈溪沈氏抱经楼、鄞县孙氏蜗寄庐等藏书家收藏。民国二十年(1931)夏,赵万里、郑振铎两位先生到宁波访书,会晤了前已归里的马廉先生。三人在孙氏蜗寄庐发现了明蓝格抄本《录鬼簿》,欣喜若狂,于是经主人同意,约定借归一天。当晚回到寓所,他们特地安装了一只100瓦的大灯泡,三人分头各抄一卷,整整抄了一个通宵和一个上午的时间,才完成这部书的抄录。后来郑振铎回忆道:“其中的戏剧资料均为第一手的,少纵即逝,是值得通宵无眠地来抄写的。”

    3.png

    后来《录鬼簿》又从孙氏蜗寄庐散出,1946年郑振铎再次“偶遇”这部书,举债购之,后捐赠给国家图书馆。2024年,作为天一阁流散书访归项目中的重要“失散”典籍之一,这部书以数字化的形式重新归阁。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