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中午,区文化馆雄镇展厅内流淌着音乐与画笔交织的韵律。在《消逝在错乱的海》的摇滚旋律中,"以歌绘彩·音画和鸣"作品展正式启幕,近80幅由镇海易社女性艺术家创作的美术作品,以独特的"音乐可视化"形式,为第114个"三八"国际妇女节献上艺术贺礼。
到场的领导与嘉宾有浙江省文化馆党总支委员、副馆长林尚专,浙江省文化馆视觉艺术干部李云雷,林双双、陈德凝、陆莹莹,宁波市文化馆副馆长宋臻,宁波市文化馆视觉艺术中心主任朱启仁,宁波市文化馆视觉艺术中心干部龚哲琴,宁波市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冯旭春,宁波市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张琳,宁波市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化科科长梅栋,宁波市镇海区文化馆馆长王荆。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文化馆视觉艺术干部李云雷致开幕词
展览现场,观众跟随音乐线索探寻画作深意。展厅东南角,青年书画家张肖的花鸟作品吸引了不少观众停留。扫码播放歌曲后,《芙蓉雨》旋律与画中带露的芙蓉、栖枝的翠鸟悄然呼应。"每次下笔前都要听完整首曲子,雨声大小决定了墨色深浅。"张肖指着画面解释,湿润的叶片边缘那些似断非断的笔触,正是副歌部分渐强的雨点节奏。
向前几步,汪春艳的两幅作品形成有趣对比。在《爷爷泡的茶》为灵感的画作中,茶壶长出了俏皮的眼睛和性感的厚嘴唇,琥珀色茶汤化作山间溪流。另一幅以《反方向的钟》为基调的作品则采用冷色调,破碎的时钟零件漂浮在背景中。"这首歌总让我想起时光的不可逆与希望的新生。"这位资深周杰伦歌迷介绍。这些来自教师、医护、手艺人等不同行业的创作者,将职业特质融入艺术表达,展现当代女性多维度的创造力。
“请用色彩画出你心中的旋律。”互动区内,随着《周日早晨的电话》的慵懒曲调,书画家带着孩子挥动画笔:“孩子说这首歌像妈妈做的棉花糖。”现场铺设的画布上,稚嫩的涂鸦与娴熟的笔触交错生长,构成跨越代际的艺术对话。这种即兴创作的热潮,与易社“艺术即生活”的理念不谋而合。团队负责人介绍,社员们常带着速写本深入市井——菜场的青笋、码头的缆桩、校门口的银杏,皆成笔下诗篇。
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展览既是对“音画融合”的艺术探索,更是女性力量的集中呈现:“这些作品让我们看见,女性艺术家既能捕捉晨露般的细腻情感,也能驾驭大海般的磅礴表达。值此妇女节之际,她们以笔墨为桥,传递出柔而不弱、美而有力的时代心声。”据悉,展览将持续至3月24日。
作为镇海书画界的清丽旗帜,易社自2014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简则简之易”的纯粹艺术追求,现有200余位成员。这支“跨界娘子军”不定期组织写生、讲座,易社发起人之一、现为易社顾问的王荆近年创作的《山乡四季图》等系列作品,已成为展现本土人文的重要艺术档案。在这个春天,当她们将耳机里的旋律转化为画布上的色彩,不仅完成了艺术形式的破界对话,更以独特方式诠释着——女性对美的感知力,始终是照亮生活的重要光芒。
(镇海区文广旅游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