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县、市)动态
  • 听木语,寻春迹——保国寺古建筑探秘[图]
  • 阅读:
  • 时间:2025-03-24 10:07
  • 来源:海曙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陈超
  • 3月22日,海曙区图书馆组织20户小朋友们走进江北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开展了一场独具匠心的“古建筑探秘之旅”。在千年古刹的飞檐斗拱间,孩子们穿越时空,触摸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妙智慧,感受传统文化的深邃魅力。

    活动伊始,宁波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工作人员乐老师以生动的故事为引,将保国寺的千年画卷徐徐展开。“这座始建于东汉的古寺,历经战火与重建,现存的大雄宝殿是北宋大中祥符六年的遗存,比《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汴京还要早近百年。”孩子们仰头望着古朴的殿宇,发出阵阵惊叹。当听到保国寺大殿“虫不蛀、鸟不入、尘不积、雨不渗”的传奇故事时,一双双眼睛闪烁着好奇的光芒,迫不及待地追问:“木头为什么能千年不朽?”“没有钉子怎么固定柱子?”

    在乐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化身“小小建筑学家”,用指尖丈量榫卯的咬合,用眼睛捕捉梁架的韵律。大殿内,乐老师对比模型,将“七朱八白”“偷心造”等专业术语转化为趣味比喻:“古人用木头‘搭积木’,用层层斗拱托起屋顶,就像给房子撑起一把巨伞。”当孩子们发现大殿顶部精巧的藻井时,乐老师顺势揭秘:“这个‘会呼吸的屋顶’藏着空气动力学原理,螺旋上升的结构能让气流循环,所以大殿冬暖夏凉!”科学的智慧与美学的匠心在讲解中交融,孩子们认真记录下“斗拱”“举折”“昂”等知识点。

    孩子们坐在保国寺的千年树荫中共读着绘本《一粒小积木》,书页间,一粒寻常的积木化身时光向导,带着小朋友们穿梭于宁波的街巷和山水。当它“咔哒”一声嵌入保国寺斗拱模型时,对于在参观时乐老师讲解的“古人用木头搭出了千年不塌的奇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下山途中,孩子们仍沉浸在探索的喜悦中,有的讨论着“为什么柱子是上细下粗”,有的计划用乐高复刻保国寺模型。家长们在活动群中留言:“这样的游学让书本里的历史‘活’了过来,真的是收获满满。”

    (海曙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