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至2月23日,北仑图书馆在一楼休闲吧推出了“四季庆典(春季)——中国节日的岁时风貌”展览。本展览旨在通过丰富的图文展示,带领大家领略中国传统节日在春季的独特魅力与深厚文化内涵。
走进北仑图书馆的一楼休闲吧,一幅幅精心制作的展板有序排列,宛如一条时光回廊,将观众带入到传统节日的历史长河中。展览以春季的多个重要节日为切入点,涵盖了花朝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等。每个节日都从起源、发展、传统习俗、文化意义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在花朝节板块,观众可以了解到花朝节是指中国百花的生日,简称花朝,也称“花神节”,是汉族传统节日。“花朝节”有游春扑蝶、种花挖野菜、制作花糕等节日风俗。从宋代开始,花朝节成为了民间大节,也是中国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节日期间,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
上巳节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论语·先进》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是关于上巳节的最早记录,也印证了这一时期已形成水边祓禊的上巳习俗。周时的祓禊沐浴活动载入了官方礼制,是群体式的大型民俗节日。
寒食节和清明节则展现了春季中兼具缅怀与踏青元素的节日风貌。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与介子推的传说紧密相连,承载着人们对先贤的敬仰和追思。而清明节,除了扫墓祭祖这一庄重的传统,还有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充满生机的户外活动,体现了人们亲近自然、拥抱春天的美好情感。
北仑图书馆举办的此次展览,不仅是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一次系统展示,更是一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通过展览,市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节日的岁时风貌,感受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活力与魅力,为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北仑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