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园区内的尊经阁曾经是宁波府学的藏书楼,是传承儒家文化和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承载着莘莘学子对圣贤的追慕。在第40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9月7日上午,天一阁书院组织20组亲子家庭共读尊经阁的前世今生,同敬“至圣先师”孔子。
“尊经阁一共改过几次名字?”“尊经阁建筑是什么形制?”“尊经阁里悬挂的是谁的画像?”文化传播志愿者刘波以三个问题切入,吸引现场家长和孩子们的兴趣。
“尊经阁先后易名十次,最初名为‘五经阁’,后改名‘稽古堂’,因宋高宗屡次颁布御书并用来藏之改名‘御书阁’,1292年重建后改名‘尊经阁’,明洪武二十一年重建后改名‘稽古堂’,成化年间改名尊经阁,嘉靖九年因钦颁御制《敬一箴》改名‘敬一亭’,清乾隆九年再次重建,恢复原名‘尊经阁’。尊经阁现在不存放书籍,两旁的展柜里摆放着1935年以来重修天一阁时期的老照片,厅堂中间悬挂的是‘至圣先师’孔子的画像。”
伴随着老师对“韦编三绝”“学琴于师襄”等孔子勤学故事的生动讲解,现场的儿童被深深感染,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对着孔子的画像深深鞠躬表示对孔夫子的崇敬之情。“原来尊经阁有这么多的故事,孔子太了不起了。”现场一位小朋友很激动地说。
参观完尊经阁后,参加活动的家长和孩子们来到天一阁书院,聆听刘老师讲授“府学文化和古代科举制度”。最后,现场小朋友在手工老师的示范和家长的辅助下,自己亲手制作了一把“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文字鎏金戒尺。
“一把戒尺,心有所戒,行有所止。”“育人育心,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言传身教,这是教师的生动写照,也是这次活动给我的感受。”“今天在天一阁进一步认识到了古代的府学文化和科举制度,教师节快到了,我会让孩子把今天的手工作品送给老师作为教师节礼物,希望老师用好教育惩戒这把‘戒尺’。”现场家长如是说。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