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部门动态
  • 如何通过大数据实现文化共享?浙江大学教授徐永明做客天一阁[图]
  • 阅读:
  • 时间:2024-05-27 15:52
  • 来源: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向玉婷
  • 文献的载体由纸到硅的变化,宣告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那么在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在古籍的整理和研究领域发挥作用呢?5月25日下午,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永明应邀做客天一阁书院·国学堂,为听众带来“文史大数据建设的现状及远景”主题讲座。

    1.jpg

    讲座伊始,徐教授从“古籍的价值”切入,指出古籍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功利价值是从事古籍大数据工作的前提。“当前文献的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传统的纸本和金石文献发展到数字化文献、结构化数据和智慧化数据,发展到元宇宙和智能问答技术的应用”徐教授认为文献形态的变化,让文献与生活越来越贴近,数据化让古代文献能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

    4.png

    “数据建设、平台建设和环境配置是目前我们在着力打造的基础设施。大数据建设涉及到多项数字人文技术,目前一些高校创建了诸如智慧古籍平台、数字人文期刊、古籍大语言模型等优质古籍数据平台。”徐教授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数据建设取得的成果及传统数字古籍平台的现状,他认为“传统数据库的优点是可全文搜索、可复制粘贴和图文对照,缺点是缺乏后台数据的支撑、关联功能差、不能定位和附加值低。”

    3.jpg

    徐教授从结构化数据及平台、智慧化数据及平台、元宇宙技术与数据三个方面讲述了文史大数据的建设现状。他从计量统计、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可视化呈现四个方面介绍了结构化数据的特点,以CBDB、Worldmap、AMAP、唐宋文学编年地图等平台为例,为听众呈现了目前结构化数据的发展状况。

    2.jpg

    “智慧化古籍平台借鉴知识图谱理念,综合运用大数据的各种智能技术,将古籍和研究成果图谱化、智能化,从而集浏览、查询、研究、欣赏于一体,熔审美阅读、知识学习、场景体验于一炉。”徐教授以书同文、阿里、汉王等智慧化平台为例,向观众展示了这些公司所研发的智能ocr 和标点技术在智慧古籍大数据建设中的应用。

    讲座最后,徐教授引用2022年《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文件中的话,他表示文史大数据的建立最终目的是“中华文化全景呈现,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