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县、市)动态
  • 北仑区算山新发现“王翰林圹志铭 ”[图]
  • 阅读:
  • 时间:2024-03-28 15:34
  • 来源:北仑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陈一鸣
  • 中国港口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算山村拆迁地块收集到一件重要的石刻文物:晚清翰林王荣商的圹志铭。此石碑原被浇筑在一座小桥的水泥桥板下,石碑长3.5米,宽0.45米,厚0.2米。石碑的右侧刻有“清翰林院侍读王先生圹志铭”字样。全碑阴刻898字,详细介绍了碑主王荣商的生平事迹和家庭情况。下附全文:

    “清翰林院侍读王先生圹志铭”。侍讲衔翰林院检讨门下士奉化竺麐祥书。先生名荣商,字友莱。其先世居镇海,遂籍焉。父锡山公,县学生,赠资政大夫,先生其仲子也。幼而歧疑,长而好学,秦汉以上之书靡弗讽诵,晋唐以下之书则择而览焉。天资明敏,神志专精。勤思末得,往往呕血。病莫能兴,学犹弗辍。以故小而词赋,为之犹善,大而奏章,言无不中。性纯孝,早失怙,侍母邱夫人,孺慕之忱至老弥笃。兄弟妻孥翕然和乐。教人不倦,遁循善诱。疾恶甚严,崖岸峻然,以故亲者弥亲,疏者弥疏,君子爱焉,小人眦焉。

    同治五年,先生年十有五,列诸生。光绪八年,由禀膳生中式浙江乡试举人。十二年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五年,授编修。二十年大考,升侍讲。二十四年转侍读,以省母归。二十八年入京,补原官。明年冬,复归侍母。盖先生在外,未尝一日不念母也。历充日讲起居注官、国史馆纂修、文渊阁校理、辛卯顺天乡试同考官、癸卯四川乡试正考官。宣统元年,复入京纂修《德宗实录》。三年春,丁母艰归。其冬,皇帝下诏逊位。先生既葬其亲,遂自为石椁。盖鼎革之交,人臣民义不夺节,虽生之日,犹死之年,窀穸之营,心之伤矣,岂徒自闵其衰也哉!

    著有《容膝轩文稿》八卷,《诗稿》八卷,《汉书注校补》七卷,《王氏谱》二卷,《程氏谱》四卷,《三乡防勦志》《淞木捐章刍议》《星图便览》《槐窗杂录》《辛卯乡闱杂记》《使蜀纪程》《纪年录》《奏议》《尺牍》《笔记》《史傅》《实录》各若干卷。原配乐夫人,郡学生讳汝骧女,光绪十九年(1893)六月廿七日卒,春秋四十有—。继室胡夫人,已丑举人讳宋骏女。簉室陈氏。乐夫人有子才洙,殇,以弟子才澧嗣。女六,长适同县林森;次适慈溪杨乘瑄;三适同县方积琨;四适鄞县汤宜绳;五适同县陈祥川;六末行。孙男一,士桐。孙女二。

    岁在癸丑(1913年)十一月壬辰,葬乐夫人於圹,虚其三而有待焉。是圹也,诸女资以成也。清廷禄薄,贤者每不克赡,先生家不逮中人,而介洁自持。惟乡里慕先生,姻娅多巨室,佽而崇之,以有此若堂若防者尔。铭曰:“懿楙起文,清华位德。生不逢辰,板荡皇国。海濒旧庐,退处守嚜。维宅之东,维亩之北。片壤千秋,日月靡极。神先魂安,形将影息。松柏阜陵,永葆贞吉。”甲寅(1914)仲春刻石。(标点及纪年为笔者所注)

    目前,此圹志铭已入藏中国港口博物馆。

    在宁波北仑民间流传有一句民谣,“十三秀才五举人,不及一个王翰林”。这“王翰林”说的就是王荣商。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光绪八年(1882)灵岩乡(大致为今北仑区大碶街道、新碶街道区域)乡试中举有六人,即:贺东澜(王隘)、王荣商(石高塘田三洋)、虞升辅(扎马)、林长清(石高塘林家)、傅赉弼(石高塘傅家)、虞景璜。其中,王荣商在四年后的会试考中进士,入翰林。可以说,这是当年灵岩乡科举考试的高光时刻。

    圹志铭即墓志铭。从碑文内容分析,此碑为王荣商生前预制。王荣商于1921年辞世,此碑刻于“甲寅仲春”(1914年),离他过世还有七年。故而,王荣商于1916年总纂《东钱湖志》,1920年总纂《镇海县志》的事迹在碑文中都没有记录。

    王荣商(1853-1921)字友莱,镇海县灵岩乡(今属北仑区新碶街道)人。光绪十二年(1886)中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升侍讲,转侍读。历任国史馆纂修、文渊阁校理、顺天同考官和四川正考官。1909年告老还乡。1918年任《镇海县志》总纂。1921年1月病逝。著有《容膝轩文稿》八卷,《诗稿》八卷,《汉书注校补》七卷,《三乡防勦志》《淞木捐章刍议》《星图便览》《槐窗杂录》《辛卯乡闱杂记》《使蜀纪程》等各若干卷。

    侍读是翰林院中的一种官职,负责刊籍经典,为皇帝和太子讲读经史,备顾问学。王荣商是原镇海县南乡(今北仑地区)自科举以来职位做到最高的官员,侍读四品官。他为人正直清廉,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任职期间杜绝科举舞弊,是晚清官场的一股清流。他也曾为北仑家乡做过不少好事。如光绪廿四年(1898),其为家乡疏浚了高塘一带的河道。当时灵岩河道除长山碶以东较深,其余都窄小而浅,且淤塞严重,排涝受阻,雨大则溢涝,天旱则干涸。关于疏浚河道之事在地方上已经商议多年,但一直议而未能实行。王荣商借还乡探望母亲之际,与好友林礼孝、傅赍弼等发起疏浚。设河工局于傅氏宗祠,募集经费,发动民众挖除河泥,开阔河道,共浚河道一万三千丈。次年夏天大旱,旧河干涸,而新疏浚河道蓄水尚可灌溉田地,稻禾获得丰收,乡民由是得益,得到众口称颂。光绪三十一年(1905),王荣商身在京城而不忘故乡办学,力挺灵山学堂(今大碶灵山书院)以灵峰寺香金作办学经费。这一年,乡绅虞清华任灵岩区学务委员兼灵山小学堂堂长,因学堂扩建经费困难,他和顾锡兰等人建议镇海县县令拨灵峰香金充作办学经费。然而,此举遭到寺僧反对,寺僧结交权贵,告状至京城大理寺,拟废此议。王荣商得知此事,言于提学支恒荣,据理力争,使灵峰寺香金助学之事终得以成功,并成为惯例,使得灵山学校办学经费充裕,延聘名师,一时在教育质量上名冠甬东,培养了大量人才。

    此圹志铭碑撰文书写者为竺麐祥,字静甫,号浔赋,奉化溪口董村人。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后世奉化人尊称他为“奉化最后一位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擅书法,初学楷书,取法唐人,后学颜真卿《争座位》帖及孙过庭《书谱》,行书流畅。著有《毓秀草堂诗抄》。

    (北仑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