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部门动态
  • 宁波图书馆“天一讲堂”:智慧何来——孔子的好学精神[图]
  • 阅读:
  • 时间:2023-09-26 16:23
  • 来源:宁波图书馆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柳启明
  • 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和精神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人,他的教育思想被传承至今,并影响了无数人的学习方式和观念。他的好学精神鼓舞人们不断追求知识,不断提高自己,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9月24日下午2点,深圳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王立新将带来讲座: 智慧何来——孔子的好学精神。

    《智慧何来——孔子的好学精神》讲座旨在探讨孔子的好学精神,并以此作为一个指引,让听众了解这位伟大思想家的学习态度和智慧成就。

    首先,王教授讲述了孔子不以自己为圣人的态度。孔子并不自称为圣人,他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姿态,一心追求真理和道德的完美。这种谦逊的态度使他能够始终保持学习的虚心和进取心。

    接下来,王教授探究了孔子为什么那样好学。孔子具备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追求真理的渴望,他不断地探索学问、钻研各种学问,包括礼、乐、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他将学习视为一种修行,一种实现自我完善的途径。

    学与思的关系也是本讲座的一个重点内容。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深思熟虑,才能真正领悟到知识的实质。他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学习方式,强调思考与实践的结合。

    此外,王教授还将分享孔子从好学不厌到诲人不倦的故事。孔子不仅是学习的模范,还是优秀的教育者。讲座中将介绍他为人师表的精神,包括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等。

    最后,王教授探讨了孔子达到了出神入化的仁智合一境界。在孔子看来,学习是为了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智慧的人,通过不断修炼自己,达到仁者智者的境地。我们将分享一系列孔子智慧的案例,以及他弘扬的人伦之道。

    总之,这个讲座将通过讲述和解读孔子的好学精神,为听众带来对孔子思想的深入了解,并以此为借鉴,引导听众培养自己的好学精神,追求智慧和成长。

    嘉宾简介:王立新,思想史学者、深圳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从事人文教育与研究数十年,出版《孔子的智慧》《建宋:赵匡胤的奋斗》《王立新讲论语》《船山大传》《理学开山周敦颐》《从胡文定到王船山》《开创时期的湖湘学派》《胡宏》《思想引领人生》等著作十余部。曾在凤凰网、央视百家讲坛、北京大学博雅讲坛等全国各地数十家图书馆、数十所大、中学校,讲授中国思想、文化千余场。

    (宁波图书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