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视野
  • 最近大火的省博之江馆,宁波元素真不少![图]
  • 阅读:
  • 时间:2023-09-21 10:53
  • 来源:顾嘉懿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
  • 8月29日,历经四年建设的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开门迎客,随同边上的浙江省非遗馆、浙江图书馆之江馆、浙江文学馆(暂未开放)一起构成“之江文化中心”。

    今天,文旅君带大家探访省博之江馆,一起来看看其中的宁波元素~

    1.jpeg

    “浙江一万年”里的宁波元素

    省博之江馆的一楼、二楼是通史展厅“浙江一万年”,该展厅结合最新的考古资料对全省历史进行了全新梳理。比如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第一次被纳入常设展陈序列。

    2.jpeg

    省博之江馆通史展入口

    我们可以在这里看到井头山遗址出土的骨器、石器等劳动工具,以及标志性的海洋贝壳。省博在该展区挖了三个“坑”,其中两个坑展示的是8000年前人类吃剩的贝壳,一个坑用现代贝壳做对比。你会发现,人类实在太能吃了,海鲜个头越吃越小……

    拥有独立展柜的是井头山那件很有代表性的“带支脚的陶釜”,一般认为,它是用来煮粥的。

    3.jpeg

    带支脚的陶釜

    省博还从考古现场“切”来一块剖面,显示地层分布埋藏情况。井头山遗址作为我国沿海地区目前发现的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贝丘遗址,为研究早期沿海人类生产生活情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4.jpeg

    脚底是贝壳“坑”

    为了让大家了解更多出土文物,地层前还设有一块透明投屏,动态显示文物信息。

    经过井头山,河姆渡“无缝衔接”。在以前的武林馆,河姆渡文物仅拥有一个转角的展柜,而在之江新馆,以一个厅的体量取代。猪纹陶钵、稻穗纹陶钵、双鸟纹象牙蝶形器、蚕纹象牙端饰、木鸟形器、漆木碗这些在河姆渡文化中熠熠生辉的6件文物,均拥有独立展柜,观众可绕行观看。

    过去不可见的文物背面全方位展示于人前。很多人这才知道,猪纹陶钵的背面还有一只小猪;而双鸟纹象牙蝶形器(俗称“双鸟朝阳”“双鸟舁日”)的背面制作粗糙,中间有可以捆绑器柄的纵向凹槽,加上器身上大小不一、可能用于穿绳的小孔,说明它以前可能被吊挂使用。

    5.jpeg

    6.jpeg

    猪纹陶钵和双鸟朝阳

    得益于疏朗的布局,文物故事的讲述不再局促。多媒体动画,分门别类的展柜,精致的打光,加上互动展区,河姆渡文化以一种更加完整、更有尊严的方式被展示出来。

    在浙江通史脉络中,宁波的闪光点很多。二楼通史展厅,我们还能看到阿育王塔、象山港出土的宋代青釉碗、保国寺大殿模型,以及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等许多文化名人的相关内容。近代镇海的海防战争,和丰纱厂的工业振兴也由文物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娓娓道来。

    7.jpeg

    保国寺大殿模型

    海洋、青瓷、红妆文化分设专题馆

    之江馆的三楼、四楼都是专题展厅。三楼包含海洋馆、青瓷馆、红妆馆、名人馆、宋韵馆五个厅,四楼是书画馆、富春山居图的专题馆,还有一个古琴馆。看看名字就知道,很多“老朋友”又要出现了。

    海洋馆是之江馆新增的一块内容,展陈名字叫“向东是大海——浙江海洋文化陈列”。在这里,我们能看到宁波文旅部门为贺新馆开馆特别出借的一件文物:羽人竞渡纹铜钺原件。

    8.jpeg

    羽人竞渡纹铜钺

    其实,这件文物原件极少公开展出,一般看到的都是复制品。据了解,这次原件在之江馆也仅展出三个月左右,要看的朋友还需抓紧。

    在海洋馆,我们还能又一次见到井头山、河姆渡的文物,以及从上林湖、东钱湖经宁波古港走向海外的越窑青瓷。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出借的巍星路出土窖藏之高丽青瓷长颈瓶,也正在展出行列,釉色莹润,如冰似玉。

    9.jpeg

    高丽青瓷长颈瓶

    青瓷专题馆的展览名字则叫“江南秘色——浙江古代青瓷陈列”。如题所示,这个厅的颜色非常清爽,故事从早期越窑青瓷讲到后期的龙泉窑,脉络清晰,视觉清透,也很“出片”。

    其中还有一个柜子,可以让人触摸瓷片的质感,从原始瓷到成熟的青瓷,工艺如何演进,手感会告诉你。

    青瓷厅,有两个越窑青瓷墓志罐值得一看。一个是“唐咸通七年(866)”的产物,罐体阴刻“颍川府君墓铭”,360余字中有“明州慈溪县上林乡石仁里”等语。另一个罐子更加有名,是唐光启三年(887)的,上面有“贡窑”二字,是唐代上林湖烧造贡窑的实物依据,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10.jpeg

    上有“贡窑”二字

    红妆馆原来在浙博武林馆也有,现在整体“搬迁”到了之江馆。这个厅牢牢占据C位的是著名的万工轿。万工轿存世好几顶,宁波博物馆有一顶、天一阁有一顶、上海历史博物馆有一顶,而浙博的这一顶是其中工艺最精美、最豪华的。

    据介绍,浙博的这顶是上世纪50年代从宁海征集来的,轿杠上可以看到“聚成号”的轿行名称。对这顶花轿最了解的当属浙江省博物馆工艺部主任范珮玲,本次花轿“搬家”,便是她与同事们一一拼装。

    11.jpeg

    万工轿专柜

    范珮玲是宁波象山人,其外婆当年便以“十里红妆”出嫁。自1985年从杭州大学文博专业毕业,范珮玲一直在浙江省博物馆从事浙江民俗、漆木器的研究工作。为筹办1987年的“浙江婚俗展览”,她曾专程回到宁波调查“聚成号”万工轿的使用情况,了解与花轿相关的宁波婚俗。她所得到的一手资料,构成了省博红妆馆展陈的基础。

    许多精品文物由宁波籍藏家捐赠

    在之江馆,我们还能见到许多宁波籍藏家捐赠文物。

    二楼临展厅,正在展出的是“桑梓漆缘——曹其镛夫妇捐赠漆器展”。曹其镛先生祖籍宁波,1939年出生于上海,是香港实业家曹光彪长子、旅港乡贤、永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12.jpeg

    漆器展厅

    曹先生和夫人曹罗碧珍女士醉心收藏,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漆器艺术品的收藏,品类齐全,为世人瞩目。更为难得的是,曹先生夫妇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热爱家乡,回报桑梓,2012年起香港曹其镛夫妇向浙江省博物馆捐赠漆器三次,捐赠文物数量共计162件(组),填补省博多项古代漆器的收藏空白。

    适逢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开馆,曹先生再次向浙博无私捐赠出一件漆器精品——当代剔红《清明上河图》座屏。1995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文乾刚设计,历时一年创作完成,是国内唯一的清明上河图题材巨幅雕漆屏风。

    13.jpeg

    曹其镛夫妇捐赠的宋元黑漆盏托

    在之江馆四楼,还有一个古琴馆。其中,包括“彩凤鸣岐”在内的14张古琴同样由宁波藏家捐赠。他叫徐桴,浙江宁波人。

    早期,这批古琴为近代著名琴学大师杨宗稷所藏,1931年,他逝世之前,通过友人介绍,把部分爱琴售予了当时在上海任职的政要徐桴。徐桴爱琴,且是民国时期江浙财团的核心人员,有能力守护珍贵的古琴。1935年,徐桴把这批古琴运抵位于北仑塔峙岙的住宅,使它们在战乱中得以幸存。

    1953年,塔峙圃藏琴中的14张被徐桴的亲属送至镇海文物管理委员会,后移交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进入浙江省博物馆收藏。

    14.jpeg

    悬挂展示后可以看见琴腔里的字

    另外,在三楼名人馆钱镠展中,也有一件重量级捐赠,是1959年浙江象山钱氏后裔钱渭昌捐给省博的吴越国钱镠、钱俶批牍合卷。该卷内容是钱镠发给崇吴禅院的牒文,及钱俶批字的宝庆寺僧上奏的表文。文书上留有吴越国王钱镠与钱俶的签名画押,既是极罕见的钱王墨迹,也是研究吴越国佛教的重要史料。

    15.jpeg

    钱镠、钱俶批牍合卷

    在四楼书画厅,另有天一阁临时借展书画元代吴镇《双树坡石图轴》、明代张路《松下步月图轴》、明代孙枝《西湖纪胜图册》;另有省博馆藏的明代吕纪《锦鸡山茶图轴》、王阳明《行书诗卷》、张苍水的《行书狱中诗稿卷》,皆为真迹,值得一观。

    16.jpeg

    《西湖纪胜图册》之“孤山”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