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在和观众见面之前,要经历多少个制作环节?服装造型、美术道具、拍摄片场……其实,远远不止这些。
8月31日起,“我在文化馆拍电影”主题展览在北仑区文化馆艺术空间正式开展。北仑区文化馆以“拍电影”之名,邀请了宁波籍优秀青年导演张鸱作为艺术总监,将电影的创作过程拆解,逐一呈现在大众面前,让你真实走进“一部电影的诞生”。
电影,被誉为“第七艺术”。宁波自1910年出现第一家影戏馆开始,便为中国电影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卓越的创作者们。电影皇帝邵逸夫、中国电影之父袁牧之,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导演桑弧,都在这片土地受到了滋养,创作出了立足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港城北仑,底蕴深厚、人文璀璨,走出了中国电影的开拓者、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的中坚:张石川。如今,北仑作为宁波重要的影视拍摄基地,源于对影视文化产业出台专项配套政策扶持,仅2022年就出品、制作、孵化各门类影视作品80余部,接待拍摄剧组数量及年均产值在全国同类型影视基地中位列前三。依托一流的营商环境和精准有力的政策扶持,以及山、海、湾、岛、港、城等得天独厚的取景资源,北仑影视文化产业逆势而上,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
“2020年5月,我的电影《记忆囚笼》就是在北仑博地的影棚里完成了摄制,除了内景,部分的外景也是在北仑选景。这是一部科幻电影,在北仑,大量带着天空镜像的玻璃幕墙、穿过天际线的动感轻轨,丰富的夜生活场景,都支撑起了我要的科幻视觉。我们平时在北仑找景觅食,都感受到活色生香的生活气息。”宁波青年导演张鸱如是说。
张鸱把这次活动称为和北仑的“前缘再续”。他的处女作长片《海洋动物》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电影《记忆囚笼》入围第26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之窗。这一次,张鸱带着最新短片系列《每天碰到一个小可爱》来到北仑区文化馆展出展映,和大众做创作分享。
此次,“我在文化馆拍电影”主题展览为期近一个月,分为主题片场、影像展映、导演论坛和公教活动四大板块。进入艺术空间,7台来自国内外的“古董级”电影放映机见证着辉煌的百年光影史。手稿、剧本、服装等多样展示,让观众沉浸式体验电影摄制的方方面面。
本次展览的重点区域——片场以“幻海奇谭”为主题,展览灵感源于一部在舞台上拍摄的电影《狗镇》,这里过滤了一切繁杂元素,用简单的道具,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场域,并且将大众视野中的“面”拆解成“线”与“点”,更具象地向大众展示电影的创作过程,以及“片场”都有些什么。
策展人印雪介绍,在设计主题片场的过程中,创作团队深入北仑,提炼了属于北仑独特的文化符号作为场景基底,打破了第四堵墙,构建了一个可以拍摄影像的舞台场景。“不论是承担着船舶交通管理和水文气象资料收集任务的灯塔,还是历史上海丝贸易见证的沉船,都承载着北仑丰富悠久的人文历史。”
在“人生海海”影像展映板块,特别邀请了13位优秀青年导演的15部影片,与宁波观众见面。也与深耕于宁波十年的北纬30°短片节(原宁波微电影节)进行了有机联动。
“本次展映,我们试图用影像连接起‘人与海洋的羁绊’,因此便有了眼前这15部影像构成的片单。这里的海,不单指向于我们眼前具象的,广袤无垠的海,更是在人们内心深处中涌动着的,无法捉摸的各类情愫的映射。”印雪介绍,在观影以外,主办方也将在9月2日和9月9日下午分别邀请部分主创来到北仑,与观众畅谈观影感受,深度体验港城魅力。
北仑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负责人介绍,2022年8月,北仑区文化馆首次推出“我在文化馆喝咖啡”主题展览活动,以咖啡、露营、展览等年轻人热爱的元素,打造出了一个沉浸式文化休闲体验消费场景。“我们希望把这一系列活动继续延续下去,突破传统文化展览形式,使时尚文化和创意生活相结合,探索传统文化艺术空间的创新融合表达,为青年群体展现北仑年轻的一面、潮流的一面。”
作为第五届北仑青年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我在文化馆拍电影”主题展览将目光聚焦到“拍电影”,邀约专业的导演团队,把北仑区文化馆艺术空间打造为“城市片场”,独特的高品质文化享受,激活公共文化空间,为公众展示平时难得一见的影视拍摄现场,提升北仑全域的文化艺术气质。“我们积极拓展和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打造多元化文化艺术空间,让更多的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建立属于北仑自己的文化品牌,努力为城市增添文化魅力和文化吸引力。”北仑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本次活动将持续至9月24日,免费对公众展出,欢迎感兴趣的市民前往参观。
(北仑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