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热点要闻
  • 开展!1600余件“国宝级”画作来宁波了[图]
  • 阅读:
  • 时间:2023-07-01 19:54
  • 来源:甬派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
  • 展厅总面积近6000平方米

    参观路线长达1.5公里

    “国宝级”展品1600余件……

    这场展览的规模、展品、展期

    均创下宁波艺术展览的历史纪录

    7月1日上午10点,“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正式开展。这场展览正是此前火爆全国的“现象级”大展,“上个月刚在北京国博参观过,这个月暑假回家没想到也可以看到了。”一位宁波观众激动地说。

    1.jpg

    “现象级”大展来了,记得预约观摩 

    从观众的口碑来看,这场展览的分量不言而喻。“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是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共收录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的纸、绢(含帛、绫)、麻等材质的中国绘画藏品12405件(套)。其中国内藏品9155件(套)、国外藏品3250件(套),涵盖了绝大部分传世的“国宝”级绘画珍品。编纂出版《先秦汉唐画全集》《宋画全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共计60卷226册,是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录最全、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绘画图像文献。

    2.jpg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光辉范例,历时17年精心编纂,已成为中国古代绘画保护、挖掘、利用的集大成者。去年9月底,大系成果展在国家博物馆首次开展,社会反响热烈,展期一再延长,参观人数已逾200万,成为火爆全国的“现象级”展览。

    3.jpg

    “展览举办至今,已先后在重庆、浙江、北京等地巡展,同时还远赴英国、比利时、西班牙、瑞士、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举办。展览每到一处,都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朱慧在展览开幕式上介绍,此次“大系”展览走进宁波,非常值得大家期待。

    4.jpg

    如今,这场备受瞩目的宁波特展,正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成果的精彩展示,共展出1600余件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历代绘画精品的出版打样稿。展览结合宁波文化特色,共设置“薪火相传 代代守护”“千古丹青 寰宇共宝”“创新转化 无界之境”和“舶交海上 墨妙东传”四大板块。

    需要提醒的是,这场大展将持续至10月7日。请前来参观的观众提前通过宁波美术馆微信公众号进行线上预约。

    5.jpg

    宁波美术馆参观预约码

    这个展值得一刷再刷由于参展精品众多,在1.5公里的参观路线中, 普通观众至少要用1个半小时左右,而要深度参观,时间则更久。

    1600余件中国历代绘画精品的出版打样稿,通过3D高保真数字测量与重建技术复制的石窟艺术,从40件收藏于海外博物馆的绘画精品中取材的沉浸式数字展,以及有关宁波题材的展区安排,都会让人目不暇接……逛展下来,整体感受就是叹为观止,非常过瘾。

    6.jpg

    “大系”项目组还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势,对许多模糊不清、难以辨识或残损度较高的作品进行“无损伤”修复,对其重要局部做了高精度放大,这极大地方便了学者的研究。

    7.jpg

    “万画墙”设立在美术馆广场入口处露天走廊两侧,密集展示“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图书页面,给观众带来巨大视觉冲击。

    8.jpg

    位于中央厅的“镜厅”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令众多观众流连打卡并分享朋友圈。

    9.jpg

    一楼展厅中20多米长的《千里江山图》灯光效果图,是按1:1.8的比例放大的,观众可以感受到宋代画家王希孟在微观世界上展现的大气势。

    10.jpg

    惊艳,是观众在沉浸式体验区最大的感受。游鱼点墨、雪山行旅、山涧品幽、水榭观花、青绿河山,五重画境空间让大家大饱眼福。

    11.jpg

    从中国历代绘画经典作品中取材,运用现代数字科技融合创作,将古画从二维平面变成立体画境,采用虚拟现实引擎驱动空间投影技术、多感官实时交互装置等,让观众可以卧游山水,走进深山踏雪寻梅,或闲憩水榭赏景,在身临其境欣赏中国古代绘画的过程中,感受更多中华文化之美。

    12.jpg

    首次集中展示宁波相关作品

    第四板块“舶交海上 墨妙东传”,是有关宁波题材的展区,也是本次展览的一大亮点。

    13.png

    入编的画作,多为宁波籍或曾活动于宁波地区的画家作品,其中相当一部分经由宁波海港出口、流播海外。这些精品佳作,见证了宁波昔日艺术品出口贸易的繁盛,与海上丝路文化交流的辉煌历程。

    这个板块汇聚了180余件(套)宁波相关作品,为第一次集中展示,部分还是首次亮相,重点呈现唐宋元时期的宁波与书画东传,明清宁波画家与书画收藏,以及历代画家作品中的宁波等情况。

    14.jpg

    “宁波是开放的港口城市,特展的宁波展厅,充分体现了文化包容性。”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何欢欢说,佛教从印度传来,在东亚影响很大,当它与宁波的民间信仰、民间文化融合之后,向外传播的就是中国佛教,在宁波展厅里展出的以四明山水为背景的《五百罗汉图》,以及多幅“高僧像”都是例证。

    15.jpg

    两宋时期,宁波本地聚集着一批杰出的职业画师,他们主要绘制供给日本、高丽的舶载宗教画,代表人物有周季常、林庭珪、金大受、陆信忠等。其笔下画作多为“罗汉图”“十王图”“高僧像”“观音像”“弥勒经变图”等题材的佛画。与这些作品同时东传的,还有一些宫廷画家作品和禅宗主题绘画。

    据了解,“罗汉图”和“十王图”是两宋时期明州佛画中最具代表性的题材。这些画作主要售给日本、高丽等国以供佛事法会张悬。笔墨工谨、设色雅艳,画面突出情节性,具有宣教、劝谕的庄严格调。

    何欢欢还提到,宋朝,日僧到天童寺、阿育王寺求法,学成要归国时,高僧要赠送日僧一份“归国纪念品”。除了菩萨画像或佛塔舍利,南宋高僧会画一张自己的肖像画作为礼物。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高僧对自己所传授的佛法有充分自信,“当时,宁波和日本的佛教文化交流,已不需要以印度佛教为支撑了,而是中国佛教文化在向日本输出,并在日本形成了深远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