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8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做客天一阁,为听众们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知识点满满的浙东历史地理课。
韩茂莉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是北京市师德模范。出版学术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韩教授讲授的《中国历史地理》在2008年获国家级精品课,2019年获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1年被教育部列入第一批国家一流课程。
韩教授此次讲座主题为“历史上浙东的人与事”。讲座一开始,韩教授就指出,浙东与浙西文化从远古吴、越文化起就存在差异性。“浙西尚商,浙东重农。浙东为豪迈之乡, 浙西为温柔之乡。浙东文化为实在的心, 浙西文化为内在的美。”浙东文化源远流长,陆续发现的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上山遗址等遗迹证明一万年前,稻作农业就已经在浙江地区发生,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稻作文明史中的地位。
随后,韩教授从科举制度切入详细介绍了“绍兴师爷”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及其产生的背景。“绍兴师爷” 称除了指绍兴籍师爷以外,又经辗转流传,成为一般师爷的统称。相当于现在的顾问或者是律师。师爷的细分类别众多,包括负责打官司的“刑名师爷”、负责起草公文的“书房师爷”,负责校阅试卷的“阅卷师爷”等。绍兴师爷在清朝初年,尤其是在顺治、康熙之时,才真正成为一个地域性、专业 性极强的幕僚群体,所谓“无绍不成衙”即是这一状况的真实反映。
最后,韩教授梳理阐述了浙江明清民间藏书楼和藏书文化。宁波天一阁、湖州皕宋楼和嘉业堂、杭州八千卷楼等闻名遐迩的历代藏书楼,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藏书和书楼,传承延续中华文脉,为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昔从书传闻其名,今来浙东入其里。” 历史决定思维的深度,地理决定视野的广度,中国大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的结合塑造了我们的历史,从两者相结合的视角去审视,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历史。
据了解,本次讲座为“天一阁书院·国学堂”第114讲,同时得到了北京大学宁波校友会、北京大学创业训练营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