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出土的木桨再次亮相央视《新闻联播》。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中国考古博物馆考察文明起源和宅兹中国专题展”,了解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重大考古发现,并不时询问相关研究工作进展。其间,习近平总书记询问了作为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代表性成果之一的井头山遗址出土木桨(现正在中国国家考古博物馆特展中展陈)和相关情况,新闻中也给了木桨几个特写镜头。
井头山遗址是中国沿海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也是浙江和长三角地区首个贝丘遗址,为研究全新世早中期中国沿海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提供独特案例,为今后探索发现中国沿海8000年前乃至更早的遗址指明了方向,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与全新世海洋环境变迁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
木桨出土时的情景
井头山遗址出土的桨一共3件,其中1件完整,加工细致。短柄带环首,桨叶较长,略弧,平首,叶中部背面有两个凸起,长114厘米, 最宽15厘米,柄长24.5厘米,叶厚1~2厘米。
木桨照片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研究室主任、井头山遗址考古队领队孙国平表示,木桨等早期交通工具是远古中国人适应海洋环境、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依托,是8000多年前的井头山先民体现生存智慧的重要文物。有桨就一定有船,他希望下一步可以在井头山遗址找到独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