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视野
  • 侬好,徐霞客!①|5月19日,“中国第一旅行博主” 空降宁波![图]
  • 阅读:
  • 时间:2023-05-15 14:25
  • 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
  •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作为“中国第一旅游博主”,徐霞客在名满天下的《徐霞客游记》中洋洋洒洒60万字,第一句话就从宁海开始写,也因其旅行足迹,让宁波和徐霞客紧密相连。

    时空穿越400多年,来到了2023杭州亚运年。今起,我们正式推出“侬好!徐霞客”系列,借助亚运年契机,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道,跟随老徐的笔触漫游甬城,感受这里丰厚的文旅资源 。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在前几年流行一时。自古以来,想要去外面看看的大有人在。比如六天后,即将于中国旅游日当天(5月19日)“现身”宁波,自宁海开游的“徐霞客”,就是如此。作为明朝乃至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旅行家、如今的“中国第一旅行博主”,徐霞客的旅途有哪些辉煌战绩?他与宁波又有哪些关联?让我们一起围观。


    古代“最硬核”的旅行博主

    说起徐霞客,旅游圈恐怕是无人不知,他的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几乎是无人不晓,中学课本里的《石钟山记》让无数人在青春懵懂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位传世“游侠”。

    其实,徐霞客原本不叫“徐霞客”。相传,当时的大名士、《小窗幽记》作者陈继儒见徐霞客眉宇间有烟霞气,出游又经常是朝霞出而晚霞归,所以称他为“霞客”;当然,古人也有称山林隐士为“烟霞客”的习惯。不管如何来历,徐霞客的雅号流传开后,反而盖过了他的本名弘祖。

    在古代,旅行这个爱好多少属于“另类”。因为,当时读书人大多走两条安稳的路,要么寒窗苦读走仕途,要么诗酒田园终老一生。而出身书香世家的徐霞客走了第三条险峻的路:去远方探险,去发现世界的另一面,也去发现另一个自己,在少年就立下了“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志向。

    徐霞客一生三次出游。根据《徐霞客游记》记载,“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癸丑之三月晦”也就是1613年5月19日,这天是徐霞客一生壮游的开始。这一年,徐霞客26岁。

    据统计,徐霞客一生共历经十九个省,踏访一百多座城,探过五百多岩洞,记录了一千多座桥。而且,徐霞客去的很多地方都是人迹罕至、猛兽出没的深山荒野,一路上可谓历尽千辛万苦。譬如在游雁荡山时,崎岖的山路“如行刀背”,所经之地,难容一足;譬如在衡阳时,徐霞客就曾遭遇劫匪,在靖州又曾遭遇小偷......徐霞客的最后一次旅行是在云南,当时他想继续西行进入缅甸,但因为“两足俱废,心力交瘁”而最终放弃。几个月后,徐霞客在家乡因病去世,年仅54岁。

    某种意义上说,徐霞客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旅行。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在追寻“诗与远方”的路上永不停歇。这在当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里,是难能可贵的;他若是生活在今天,想必也是全网粉丝量最高的旅行博主无疑了。


    “天下旅游 宁海开游”

    就是这样一位“大神”级旅行博主,如何跟阿拉宁波擦出了火花?“中国旅游日”为何是5月19日?

    2001年,宁海人麻绍勤以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的名义,向社会发出设立“中国旅游日”的倡议,建议以《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开游记录日(5月19日)定名为中国旅游日。2011年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徐霞客游记》洋洋洒洒60万字,第一句话就从宁海开始写的。”作为“中国旅游日”首倡者,麻绍勤认为,旅游经济是“知名度”的经济,要想把旅游做好,首先要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宁海虽有很多名人,但选来选去,还是想推荐徐霞客。徐霞客号称‘中华游圣’,也是网友口中的中国第一旅行博主,而且刚好有一个很难得的宝贵资源在宁海,就是《徐霞客游记》开篇是在宁海。”

    因为一篇名满天下的游记,因为“中华游圣”的足迹,让宁海和徐霞客紧密相连。宁海通过“十年磨一剑”,成功申请宁海开游日“5·19”为“中国旅游日”,并牵头倡议开展霞客游线申世遗,持续开展徐霞客游线标志地认证工作,标志地涉及河南、广西、浙江等多个省份。

    为了弘扬徐霞客精神、传播徐霞客文化,宁海县自2002年起每年5月中旬举办徐霞客开游节。开游节的举办将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以徐霞客游线串起来,让书写在《徐霞客游记》里的文字逐步通过文旅发展“活”起来,展示了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弘扬了徐霞客精神,推动了国内外旅行文化的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


    古人出游前要准备啥?

    随着中国旅游日临近,“徐霞客”眼下迎来了行前准备时间。那么问题来了,古人出游前要做哪些准备?

    其中,与现代人出门带上护照、身份证异曲同工,中国古代非常重视户籍管理,严控人口流动,所以古人出门必须携带官府发放的“路引”,就是一种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如果想要出国(关)旅游,除了“路引”,还需要办理“通关文牒”,相当于现代的护照。

    虽然一路上都有美食,但古人出门旅行还是习惯随身携带食物以防万一。据说,徐霞客包中装有胡饼、笋脯、茶叶等食物和酒水,以及烹饪美食所需的调料和器具;再加上明代已经兴起记录“旅游路线”的作品,为了介绍得更详尽,还出现了配图版的书籍,所以说徐霞客写游记也是当时一种时髦。

    而且有意思的是,古人旅行很少独行,一般都会携带家奴,或找志同道合的友人结伴而行,一路上有个照应;家境富裕的会选择雇上几艘游船,带上行李和家仆一路游山玩水,免受旅途艰辛。哪怕是著名旅行博主徐霞客,虽号称“万里独行”,但实际上也是有仆人从江阴一直跟到云南的。

    另外,古人出远门前通常要问卜,择吉日出行;还会有离筵,亲人外出,家人和好友为之设宴送别等等,就算出了门,还会有路程的艰险等待着……所以古人想要出趟远门,与我们现在相比还真是大不一样。普通人还真的没办法像现在一样,随时来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