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部门动态
  • 春随人意:天一阁古书画品鉴交流活动[图]
  • 阅读:
  • 时间:2023-04-24 09:32
  • 来源: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朱莹毅
  • 古书画是天一阁珍藏的另一重要门类,冯骥才先生曾感叹:”天一阁藏书楼该另有一称呼,叫做天一阁藏画楼了。”为创新展览模式,加深观展体验,天一阁特别策划推出了“天一真赏”之“春随人意:天一阁古书画品鉴交流活动”。

    422日,春意盎然,近百名预约成功的观众慕名来到天一阁昼锦堂,他们不仅能欣赏古书画的精妙,还能围坐在一起畅谈观赏体验。4月22日是农历三月初三,是传统节日“上巳节,自古以来就是春游踏青的重要日子,本次活动也是围绕“春天”铺展开来。

    01.jpg

    亮点一:“古而雅”的书画展品。活动精心挑选了5件与“春”相关的古书画呈现:明胡宗信、邬宪《兰亭雅集图》摺扇面描绘了426年前的今天,十三位文士曲水流觞于峰岩积翠的山林间,一人高坐水榭中,观察并记录着这场春天的诗文盛会,扇面左上角方寸之间题小楷《兰亭序》令人惊叹;清姜宸英行书《兰亭序》,书写用笔不拘,气息流畅,显示出对兰亭名篇的娴熟与内化;明文徵明《万壑争流图》摺扇面中,山林间群岩积翠,万壑争流,松下高士,聆听瀑声,或团坐、或伫立、或独吟、或交谈,扇面虽小,却大气磅礴,是文徵明存世扇面山水画中最精彩之作;明陈洪绶《策杖寻春图》轴中,高士头披幞巾,身穿长袍,在策杖低吟中寻探春归,一侍从谨奉其侧,人物长脸宽颌,五官与身材比例夸张变形,是陈洪绶人物画的典型;清曹京《乡村四月图卷》通过阡陌河桥将160位人物的活动串连起来,涉及插秧、采桑、捕鱼、灌溉等,且各有诗句相对应,使观者如临其境于乡村春天的自然之美与劳作之美中。

    亮点二:“少而精”的观展体验。活动创新观展形式,立足“少而精”,并采取预约的方式,分批次接待观众,每批次不超过15人。相较于书画展览人头攒动、走马观花的形式,本次观众享受的可谓是“VIP”观展待遇。天一阁书画研究人员对每一件古书画作品都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带领观众不仅走近书画古卷,还能品读其中故事,领略旧时风雅,感受丹青墨韵中的文化气息。

    亮点三:“重交流”的共享平台。为加深观感体验,除观展外,还推出了一场交流分享会,邀请画家、收藏家和相关的书画研究者,与报名参加的观众及文博志愿者们共同分享观看感受、交流品鉴经验和心得。为博物馆、高校和普通艺术爱好者的跨界交流提供了平台,不仅推动了专业人员加强业务能力,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也使广大市民接受到最鲜活的观点和思想。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大家纷纷表示作为古书画爱好者,今天不仅有机会看到实物,还能与古人一样参与“雅集”,在专家的带领下品味古意,陶冶美意,感谢天一阁提供平台,受益匪浅。

    天一阁所藏珍贵古籍、字画、碑帖等,由于受展厅客观条件限制,多年来藏于深阁之中,无法满足观看和研究需求。为此,天一阁策划了“天一真赏——天一阁藏精品文物品鉴”系列活动,而本次古书画鉴赏活动是“天一真赏”的第一场。据悉,天一阁会陆续将所藏精品分主题、分类别地呈现出来,让它们走出深闺,走向大众,通过搭建“看原作、聊感想、共提高”的文博美育平台,真正使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让传统文化走进大众,融入当下,成为美好生活的重要部分。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