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部门动态
  • 宁波图书馆“天一讲堂”:《一个陌生女人来信》中爱情母题的传承与变奏[图]
  • 阅读:
  • 时间:2023-04-12 11:48
  • 来源:宁波图书馆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柳启明
  • 一个男子在四十一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信中一个弥留之际的女人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故事的男主人公就是收信的这个男人。这就是茨威格的代表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爱情是其中无法绕开的主题,也是自古以来,文学创作代代传承的母题。4月9日下午2点,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外国文学研究会德语分会理事张芸教授做客天一讲堂,带来线上讲座:《一个陌生女人来信》中爱情母题的传承与变奏。

    张教授首先讲了浪漫爱情观与社会秩序的冲击。小说中的爱情往往能冲破一切樊篱,冲垮一切社会规范传统礼仪,有些甚至到达爱情的极致——殉情,中国传说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欧洲文学传统中往往以单方殉情(女方)为主。而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其实已经不存在女方为男方殉情的事实,所以作家往往把故事放在殖民地和心理空间建构这类极致的爱情。

    张教授接着讲到了世外的爱情——童话的爱情。在安徒生童话——小美人鱼中小美人鱼牺牲一切,包括自己。女子为男子殉情,牺牲名誉,牺牲生命,而男子回归社会。格林童话中王子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道,直到永远。没有得到爱。极致爱情表现在童话中不顾一切,跨越一切障碍,为了爱牺牲一切,只要爱情,不虑及其他。

    张教授最后讲到了爱情与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并引入了对《一个陌生女人来信》的讨论。关于浪漫爱情的想象。在18,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文学作品中出现。19世纪后期,这类情节过于血腥,出现了一种位移。白人有产阶级与平民女子之间的爱情被白人与异族女子的爱情所替代。如歌德《浮士德》中的格蕾欣悲剧。《茶花女》中乡下姑娘玛格丽特与税务局长迪瓦尔之间的爱情。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信件的文本建构介于真实与虚构之间。作家拿到的信,是一个女人的独白,是女人意识层面的清晰展示。女子未进入作家的意识层面,作家不知道女子的存在,所以不必承担任何责任,爱情也不会给他造成任何后果。作家的形象是典型的德国艺术家类型,与市民阶层格格不入,有许多女友,但从未有固定关系,不愿意真正进入社会架构中的某个位置,不愿意有任何真正的情感纠葛。《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故事来源于《蝴蝶夫人》故事发生在1900年前后的日本长崎。美国海军上尉平克顿娶了一位日本新娘巧巧桑(蝴蝶),可平克顿只是逢场作戏而已。婚后不久,平克顿应召归国。三年后他携美国妻子再次来到日本。平克顿得知巧巧桑给他生了个儿子,遂决定认养他。忠于平克顿的巧巧桑悲痛欲绝,她让平克顿半小时后再回来要孩子。她把一面美国国旗放在儿子手中,蒙住他的双眼,自尽身亡。

    嘉宾简介:张芸,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外国文学研究会德语分会理事,浙江省翻译协会理事。在《外国文学评论》《鲁迅研究月刊》《东方论坛》《文学之路》《中国社会科学报》《山东社会科学》《同济大学学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及文章数十篇。出版译著、专著12部,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以及国家社科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主要研究兴趣为:比较文学,德语文学理论,德语现代文学。

    729cb853-c7ab-4c04-b92a-0faf3e9e1994.jpg

    (宁波图书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