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专门领域,人们都容易找到更具代表性的典范。然而,如果要找一个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的“全才”,那就非苏轼莫属了。同时,苏轼人生内涵的丰富性也是无与伦比的,且善于通过文字来传达他的人生体验。2月18日下午,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学院教授陈雪军做客宁波图书馆天一讲堂,细数苏东坡的辉煌人生、坎坷人生和诗意人生。
有人把苏轼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成就有各个方面,包括文学和艺术。林语堂先生选中国典型的文人代表只选择了苏东坡一个人,因为他认为最典型的中国文人,琴棋书画样样拿得起,苏轼就是一个文学艺术成就全方位的知识分子。苏轼一辈子当中没有一天辞官隐居过,他深知肩上的责任,儒家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要治国平天下,所以很少想到小我。这是为什么苏轼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
接着,陈雪军表示,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都是苏轼贬谪的地方。他一生的经历当中,惠州三年时间,儋州和黄州也是三年多。苏轼的辉煌成就是在坎坷当中,尤其是在词的成就当中。他始终精神富足,创造、研究写了很多著作,诗歌写得平淡自然,返璞归真。坎坷经历和他创作的成是两条曲线。
最后,陈雪军谈到对于诗意的理解。真正优秀的诗篇里面的诗意和人生经历有关系,越是坎坷人生,体现出来了诗意可能越是历久不衰,越是引起人的共鸣。从日常的生活情景中跳出人生高度再进行哲理的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苦难带着微笑坦然面对,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苏轼以坚韧不拔,乐观旷达的精神对待人生的一切苦难。众所周知,苏东坡是乐天派,他的人生方式吸引很多人,这种精神是永恒的。他在诗歌里面经常写到“人生如寄”,以肯定寄寓来肯定天性与天道,不放弃儒家的人生追求,而思想家、文学家的作品就是延续生命的方式。苏轼认为人生的本质是寄寓的生活,吾生如寄,即生命的外在形式,身体的短暂性和生命的内在要素永恒性地统一,形体是短暂的,让生命的内在要素,以及精彩的东西留给后人。
主讲人简介:陈雪军 ,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博士,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学院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词学研究会理事,宁波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宁波市王阳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宁波市优秀教师。主持《晚清民国词集刊刻与传播研究》《环太湖区域词学系年》等国家、省部级重点课题九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代表性著作有《梅里词派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姜宸英年谱》(浙江大学出版社)《阅读与写作》(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现代汉语通用词典》(副主编)《姜宸英文集》(点校,浙江大学出版社)和《邵廷采全集》(点校,浙江大学出版社)《<选声集>
(宁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