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是白居易《长恨歌》节选的几句,唐代的女人钟爱步摇花,似乎美人配步摇才有倾国倾城的情致与风韵,据说杨贵妃在最初接受唐玄宗恩宠的时候,头上戴的正是步摇花。
步摇,对于现代女性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古老的名词。但是每每看到古装剧里,因它们而凸显出的精致繁华,都被一一所吸引。将长发松松挽起,插上一枚别致的发簪,再穿上各色的汉服,大家纷纷都蜕变成了眼前一亮的古典美人。
为了激发大家对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手工艺术,3月7日,庆安社区在庆安会馆开展了“云鬓花颜金步摇 摇曳生姿品宋韵”DIY步摇头簪活动,让大家穿上汉服,戴上自己亲手做的步摇,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古色古香的庆安会馆打卡拍照,摇身变成“女神”。
“古代女子的发饰主要有六种:笄,簪,钗,步摇,栉和华胜。步摇是在顶部挂珠玉垂饰的簪或钗,因走动时摇曳而得名。”老师身着精美汉服,通过PPT向参加活动的几位学员介绍发簪的由来、演变的相关知识。详细的介绍,再配上相应的图片,让大家对发簪有了更深的了解。
花片、花托、珠子、簪棍、铜丝等制作发簪的材料和工具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考虑到部分学员是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活动方在选购材料的时候选择了容易处理和使用的新手材料包。大家可以将自己喜欢的簪棍、花片和珠子等自由搭配,制作出自己喜欢的洛城款、金灵款或小兮款。“找到大小花片和珠子,用9字针一一穿过,再在背面穿山珠子,用圆嘴钳尾端开始卷圈收尾,这样会更牢固。”老师一边向大家介绍,一边熟练地操作。她拿起一个红珠子,穿过刚刚制作好的花片,使其重合。一系列繁杂的步骤后,一支精美的金灵发簪诞生了。
在孙老师的指导下,花片、花托、小珍珠、铜丝在学员们手中灵巧地缠绕、黏合,不一会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造型各异、美观大方的发簪就在大家手中华丽绽放了。“虽然是第一次参加手工制作发簪的活动,但我对发簪的热爱却从小学就已经开始。小时候看到古装剧里面那些精美的发饰,就特别喜欢。后来自己就尝试去接触、了解。其实我们觉得很难的事情真动起手也并不难,关键是你是否用心去做。”参加活动的时女士说。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