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动态
【旅游E点通推荐】舌尖上的宁波味道——余姚、奉化篇[图]
发布日期:2022-02-11    作者:    来源:资源开发处    阅读次数:
  • 红膏呛蟹咸咪咪,大汤黄鱼放咸齑

    有人说,宁波是吃货的天堂,不管是街边巷尾还是酒店饭堂,抑或寻常人家,总能找到各色各样的美食。有的看着平平无奇,但一口惊艳;有的奢华精致,是视觉和味觉的双重享受。

    在前两周,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宁波鄞州、海曙的一些特色美食以及美食街区、博物馆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余姚、奉化,继续云览舌尖上的宁波味道!


    【舌尖上的宁波味道】

    ——余姚围千宴

    围千宴分十六围千、十二围千和八围千。菜品运用了排、叠、围、扣、摆、复、炒、爆、烩、蒸等传统操作手法,在色、香、味、型、营进行有机搭配,工艺讲究,刀工精细,装盘美观,按序上菜。餐前有茶果蜜饯,餐后有甜咸点心,产生共计四五十道菜点之多,可谓是山珍海味,江河湖鲜,荤素干稀,应有尽有,堪称江南的满汉全席。

    “围千宴”相传最早起源于南宋。因为南宋迁都杭州,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云集杭绍一带,他们带来了奢华精致的宫廷美食文化。而余姚历来有民间集款互助的风俗,俗称“做会”(又叫“摇会”),每到收“会钱”之日,发起人就要办酒席宴请各方,称之为“会酒”。“会酒”非常丰盛,逐渐演变成“围千宴”,后盛行于清朝、民国时期。


    【舌尖上的宁波味道】

    ——陆埠豆酥糖

    陆埠豆酥糖,是余姚市陆埠镇的传统糕点,它的色、香、味俱居上乘,素有“胜似三北藕丝糖”的美称。豆酥糖虽说叫糖,却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不太一样。因为外面裹了一层大豆粉,使得它吃上去香甜酥脆。大豆味层层叠加,有点像香脆版的糕点。豆酥糖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每逢年末,宁波地区农村大都做年糕以备春节期间享用。用火热年糕团嵌豆酥糖,又香又长又糯,是深受老幼喜爱的时令食品。


    【舌尖上的宁波味道】

    ——余姚榨菜

    余姚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榨菜之乡”。余姚的榨菜产品以低盐产品为主,拥有不同口味、规格包装的榨菜丝、芯等产品1000余种。

    余姚榨菜生长在沿海盐碱地,冬播春收,菜头浅绿色,质地脆嫩,营养丰富,采用独特的盐脱水生产工艺,全面实现防腐剂零添加,是宁波人在喝粥吃泡饭时,用来下饭的常见菜品。


    【舌尖上的宁波味道】

    ——奉化溪口千层饼

    千层饼起源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百多年历史,由王毛龙、王化龙兄弟俩创始。千层饼外形四方,内含27层,层次分明,金黄透绿,酥足味醇,松脆爽口,咸甜适中,风味独特,食之齿颊生香,屡食不厌,是奉化溪口的一大特色糕点。民国期间,由于蒋介石先生的缘故,千层饼曾有过 “天下第一饼”美誉。溪口千层饼制作技艺还是宁波级的非遗项目。


    【舌尖上的宁波味道】

    ——奉化牛肉干面

    奉化牛肉干面声名远播,很多人专程驱车数小时前往奉化品尝。

    奉化牛肉干面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相传清末时期,溪口有位以杀牛卖肉为生的屠夫,每次卖完牛肉,发现牛杂、牛骨、碎牛肉总是无人问津。由于本小利微,家中又人口众多,屠夫不舍得丢掉,于是有一天,将剩下的牛杂牛骨带回家,先将其洗净,然后加入香料中火长时间熬煮,等汤变白,再将牛杂焯一下水,最后加入当地生产的番薯粉丝……起锅时香气扑鼻,一尝鲜美可口。家人尝过后,无不赞赏有加!

    随着人们的口口相传,这种美食也逐渐成为当地的一大美食。在那些物资匮乏的年代,这一碗碗香气扑鼻的牛肉干面成为无数奉化人的味道记忆。


    【舌尖上的宁波味道】

    ——奉化海鲜米豆腐

    莼湖依山傍海、良田肥沃、物产丰富、在漫长的生命活动中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这种饮食文化有别于内陆地区。它讲究山珍、海味、田产融为一起,而米豆腐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2010年6月,米豆腐制作技艺分别被列入第三批市级、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奉化市志》记载,米豆腐制作在莼湖一带由来已久,但源于何时,已无可考。当地一些年长者听祖辈回忆说,他们小时候就有过年吃米豆腐的习俗。由此推算,约在晚清时期就盛行米豆腐。当地还有将米豆腐作为谢年时的一种祭品的风俗。如今,“海鲜米豆腐”已成为莼湖的一道特色小吃,是农历过年时家家必备的食品。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