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版权,不少市民可能觉得这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很遥远。事实上,无论是一部电影、一首歌、一幅字画、一件衣服的图案,甚至是一道菜的做法等等,都是有版权权利的。在信息时代,一不小心,你就可能侵权了。
2月9日,记者从宁波市版权局获悉,2021年,我市的版权登记作品总量达到8979件,位列全省第三,同比增长59%。其中软件类、创意类版权作品申请保护趋势明显。
去年4月26日,宁波举行非法出版物现场销毁集中行动。(市版权局供图 )
数据解读
去年宁波版权登记作品达8979件,全省第三
先看一组2021年度的宁波版权数据。
去年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宁波市版权局联合宁波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开展2021年度版权宣传及侵权盗版出版物集中销毁行动,共销毁非法少儿读物、侵权盗版培训教材、非法内部资料性出版物、非法印刷品、非法音像制品等各类非法出版物55388件,这些非法物品装了满满6卡车。
非法侵权行为被查处的背后,依靠的是社会公众不断提升的版权保护意识。据记者了解,在版权作品登记数据层面,2021年,我市版权登记加上在国家版权局登记的2957件计算机软件作品总量达到8979件,位列全省第三,同比增长59%。
去年夏季举行的版权登记工作会议
“去年获得版权证书作品的数量增长非常明显。”宁波市版权协会秘书长景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项数据的大幅提升,说明个人、团体、单位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大大增强了,“比如你创作的一件画作,个人奇思妙想的创意物化后,都可能形成作品,这样先把自己的作品给确权了,自己的先发优势就出来了。”数据的第二个特征就是相比前一年,去年产业类、软件类、创意类的版权作品申报占比很高,从小学生到退休老人、从初创企业到年销百亿企业。去年申报版权登记的新面孔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这背后其实是我市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强烈氛围呈现。”
作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的扶持措施,为激发市民和企业的创新意识,我市专门出台经费,给积极申报版权登记的个人和企业,由市财政承担其申报费用。相当于申报者不需要花钱就可以申报,就能获得国家或省版权局的版权证书。据介绍,去年,市版权协会共接到设计公司、文化企业等各种创意类版权申请6000余件,市版权局共发放申请补助经费近百万元。
“好的点子、创意、设计,鼓励大家申请版权保护。”景致说,宁波的纺织服装企业众多,去年一年,协会接到的纺织服装面料的花样设计申请也是很多的,“这类企业主体,版权意识很强,与行业要求也是有关的。”
据介绍,版权大致可分为文字作品、摄影(摄像)作品、设计作品、建筑设计图、软件设计、创意商业模式,甚至是一道菜的做法等,这些都可以申请版权登记。当下,版权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密切,创意与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的。
典型案例
网红博主接粉丝爆料:有人抄袭你的原创卡通设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市版权纠纷调解委员会共有效调解处理版权纠纷5起。涉及跨国侵权纠纷、个人维权、也有宁波知名龙头企业被侵权等不同类别案件,“这5起案例总标的额超过了两千万元。”市版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调解案件都是当年新增的,“版权是知识产权中与受众接触面最为广泛的一种权利。”事实上,每一个人的创意都可以成为版权作品,比如画一幅画、拍摄一张照片,此外一个好的创意形成了商业模式,这都可以形成版权。
“很多服装企业每一个款式的设计都是有版权的。”据介绍,去年宁波有好几家服装企业被人侵权,也有的侵了别人的权,使用了别人的设计元素,最后只能通过调解或司法途径解决。这位负责人提醒,企业要切实增强版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如果不尊重版权,一定会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和经营风险,这方面的教训现实中不在少数,而且教训深刻。”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加强,宁波企业版权作品申报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切实感受到了版权保护带来的效益。据介绍,在市版权纠纷调解委员会去年调解的一起案件中,宁波一位网红女博主,自己设计了一款食品的卡通形象,并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了展示,吸引了很多粉丝关注,这个卡通形象很快就火了起来。后来几位网络平台的卖家把这款原创设计的形象给抄袭、模仿了,这位女博主接到粉丝转发的爆料,就开展维权。“这样的版权纠纷案是比较典型的。”比如,当下炙手可热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这是典型的版权作品,侵权后果会很严重。”
从总体看,目前宁波中小企业版权保护意识还有待加强。近几年,计算机软件作品版权侵权案例增长快、多发趋势,“尤其是权利意识淡薄的中小企业个体户等 ,要特别当心了。”
业内观察
版权意识这根弦时刻要绷紧,不然要吃亏的
宁波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曹剑介绍,截至2021年11月10日,全市共查办相关案件347件,罚款112.75万元,停业整顿7家,没收非法所得14669.98元,没收违法物品22426个,销毁侵权盗版出版物55300余件(册)。“日常检查、执法办案做到全覆盖,案件数量为全省之最。”
“总体来看,还是互联网类的案件占比最高,而且有多元化的趋势。以往可能是视听节目、网络音乐等较多,现在各种图片、文字作品等都成为了维权对象。”曹剑说道。
去年,执法队联合宁波市版权局成功办结“3·10盗录院线电影案”。“该案是浙江省查处侵犯院线电影作品著作权第一案,也是自新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正式实施后,我市查处的第一起侵犯著作权案例。” 此外,去年联合查办的“恋恋图集”侵权案,也使得该队连续第11次获得国家版权局查处重大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的表彰,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队伍。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重拳开展了“剑网2021”行动,进一步加大网络侵权的违法查处力度,优化了全市营商环境。
“去年8月我们组织了集中办案行动,全大市联动,对要保护的作品展开了全方位的排查,这也有助于聚焦专项整治的重点领域,对违法企业、个人的打击更为精准。”曹剑说,在排查过程中,发现了一批有价值的线索,最后再聚焦到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判、处置、锁定嫌疑人……在版权保护层面,宁波区县(市)的集群打击能力得以提升。“这也是近几年来,宁波首次采用集中办案方式,打击侵权盗版行为。”
面对侵犯他人权利的企业和个人,是不是主要以处罚为主?曹剑表示,处置不同情形的案例,还是需要稳妥、审慎的态度,“ 处罚之外,也会有很多调解的工作要做。”企业发展不容易,执法服务也是需要有温度的,“执法调解、行政处罚两种机制结合,这一切都是在法律依据下进行的。”
曹剑坦言,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宁波相关部门体现得更多是执法服务的理念,有温度的执法。“处罚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有的违法当事人主观不一定有多大恶意,自己也没有意识。但是法律规定不能做的,还是希望更多人能了解,能看到。”最近几年,版权保护工作格外受重视,普法宣传工作才是推进版权保护健康发展的重要的一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是有很大警示作用的。”
“一张照片、一幅图案、一种字体,都是别人辛苦劳动创作的,首先要尊重作者的劳动果实,其次就是提高自己的版权意识,养成对版权作品付费使用的习惯,免费的午餐不是那么好吃的。”曹剑说。
在采访中,宁波市版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市上下一方面加强版权管理、宣传和服务,一方面开展版权执法专项行动,加大侵权盗版打击查处力度,“总体来看,版权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日常的版权执法检查
全面推出著作权法普法讲座系列活动
“去年,我们通过 发布‘宁波市十大版权事件’、集中销毁侵权盗版出版物、组织开展版权宣传和新著作权法讲座等活动, 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让更多市民群众重视版权保护,从而更多地了解版权,自觉保护版权。 ”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市的版权服务工作站实现了区县(市)的全覆盖。
据了解,目前,我市的版权作品登记已从原先的单一产业发展到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影视动漫、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工艺美术、纺织设计、工业设计等相关产业,覆盖面更广、产业链更长,登记数量和质量均得到大幅提升。
“公众整体的版权意识提升了,各种各样的侵权案件就下降了。版权意识这根弦还是时刻要绷紧 。”该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