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人性论在近现代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荀子是典型的人性“自然”论者。本期天一讲堂邀请到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冯兵,为大家带来讲座《荀子的“自然”人性论》。
讲座分为六块内容,分别是:性本“自然”、“本始材朴”、“朴”而趋“恶”、“恶”而“欲为善”、“欲善”生“伪”、“伪”以成“善”。
关于荀子的人性论,邱教授给出了他的基本观点。荀子是典型的人性“自然”论者,荀子人性论的逻辑大致归纳为:“自然”→“朴”→“恶”→“欲善”→“伪”→“善”。这一切起于“自然”,演进过程也“自然”。
在关于荀子性恶论的讨论中,可以得出,荀子所谓的性恶,指的是人的动物性,而荀子之所以突出人性“恶”的观点,是想要通过学习教化,来改变性“恶”的状况,从而激发出人性“善”的一面。然而,不管是“善”还是“恶”都出自于人性的“自然”属性。
最后,邱教授还将荀子的“自然”人性论与孔孟、告子、老庄进行比较。荀子的“自然”人性论更为清晰,分析更充分,其道德属性和价值关怀也更能为世人所接受。
嘉宾简介:冯兵,哲学博士,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山东省尼山青年学者、曾子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华孔子学会、中国朱子学会、中国哲学史学会曾子学会及闽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先秦儒学、宋明理学(朱子学)、礼乐哲学方面的研究。曾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及《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研究》等著作,获得过福建省优秀社科成果奖二、三等奖,先后主持国家、教育部及省、市各级各类项目十余项。
(宁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