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视野
  • 快去打卡!新马路文化街区新添一处文化地标[图]
  • 阅读:
  • 时间:2022-10-09 16:34
  • 来源:甬派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廖惠兰 刘雨 李雨桦
  • 宁波新马路文化街区又多了一处文化打卡地!10月1日,位于该街区的青山竹木文化馆开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馆内汇集了上百件来自中国民间雕刻艺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朱利勇的竹根雕工艺精品。现场还有大师亲自教授雕刻技艺,为广大市民在十一长假带来丰富的非遗文化盛宴。

    1

    活动现场,朱利勇正手把手教几位孩子动手雕刻。“竹根雕雕刻手法是在木雕雕刻手法基础上,逐渐延伸、改进过来的,我从17岁开始做雕刻,至今已经有40多年,当时因为家庭困难就辍学当木雕学徒,随后又学做竹根雕。”说起自己的雕刻生涯,朱利勇侃侃而谈。

    2

    取料、构思、设计、打坯、修光、打磨……创作时,朱利勇全神贯注,经常连续十几个小时不停手,手上起血泡是家常便饭。

    “创作灵感来了就停不下来了,因为我在每一件作品雕刻之前,会根据竹根自然形状和肌理,构思合适做什么,然后因势造型、随形施雕,利用其形态各异的造型创作独一无二的作品。”朱利勇介绍。

    3

    据介绍,朱利勇的早期作品多以达摩、罗汉等传统根雕形象为主,后来他逐渐转变风格,将创作中心放在人物刻画上。朱利勇认为,好的根雕作品,除了需要娴熟的手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看它所表达的思想内涵,能否打动人心。

    朱利勇的作品屡获大奖,作品《鼓乐小虎队》荣获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二泉映月》《悠悠茶韵》《变天记》等作品荣获国家级和省级的金奖银奖。分享起创作方法,朱利勇表示,如何通过作品的表情、眼神、形态等方面的刻画来反映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尤为重要。

    4

    朱利勇部分作品。

    “这就需要创作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观察和累积,同时注意研究人物神态绘画等,让作品更真实、更生动。”朱利勇说。

    戴着老花镜打着算盘的师爷、神态自若的弥勒佛、大腹便便一毛不拔的大财主、侧耳倾听孩子电话的父母……在文化馆的二楼竹根雕展厅,陈列了朱利勇创作的作品100 余件以及藏品300余件。

    6

    展览将持续至10月15日,感兴趣的市民朋友可前往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