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部门动态
  • 天一讲堂:良渚文化的玉器神徽:从考古学到哲学[图]
  • 阅读:
  • 时间:2022-01-24 09:58
  • 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胡品嘉/文
  • 中国考古学确立了两个卓越的范例,一个是1920-30年代开始的殷墟商代考古挖掘,让双重证据法得到了最好的印证;另一个则是1980年代对于良渚文化的再次发现,呈现出一个古国时代最为完整的范例。1月22日,哲学家,评论家与策展人夏可君做客宁波图书馆天一讲堂·云讲堂,分享“良渚文化的玉器神徽:从考古学到哲学”为主题的精彩讲座。

    首先,夏可君讲述了良渚文明在全球史和历史学的定位。所谓的文明的开始,都在北纬30度发生,标志着文明的开始与危机,标志着新的文明开始的可能性,它和疫情,和北纬30独立式的回溯,以及文明的开端和危机是有关系的。为什么良渚这么重要?因为良渚文明在古国时代,作为一个围绕东南边的文明,良渚文化显然最具有代表性。把良渚定位在以环太湖为中心的,包括浙江、江苏、安徽这样一个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位置。另一个定位就是把它缩小成为一个所谓的古城,良渚文化有一个系统的水利工程,从一个莫角山核心的王宫的遗址到周围的水利工程的扩大的区域。

    接着,夏可君介绍道,良渚文化的分布距今70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1986年在莫角山,发掘了更多的环太湖周边的广泛以良渚文化神徽图案为标志的出土的文物,呈现非常独特的自己的面貌。良渚古城遗址,处于C型盆地的位置,古城的主体结构分为三层,中心是莫角山的宫殿区,其外环绕的是城墙和外围,高度是由内而外逐渐降低,形成明显的等级差异。良渚古城遗址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城址,包括中心的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古水系,第二类是外围的水利系统,第三类分等级墓地。整个考古对于这个的区分和分类,已经是非常明确了,这就是为什么称良渚文化是古国时代非常典型和完整,被充分考古挖掘的形态。考古挖掘已经发现了数万斤的碳化的稻谷。

    很多考古学家认为良渚的古城、中原陶寺的古城和西北石峁的石城代表着古国时代,或者是藩国时代。非常典型的城市格局,并且具有开创意义,这三座石城都是环境的产物。随着考古的发现,对于墓葬的考察,人们对于良渚的结构以及神权和王权的紧密结合有了充分认识。很多考古学家认为良渚基本上属于一个广义的王权国家,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个文明的开始。良渚玉器的数量巨大,种类丰富,在中国史前玉器中独树一帜,是史前玉文化发展的最高峰。良渚人创造出一套以琮、壁、绒、冠状饰、三义形器、玉璜、惟形器为代表的玉礼器系统,许多玉器上刻着神徽的图案,而且玉琮、冠状饰、玉铖柄端饰等许多习礼器的构形都表现这种徽。这个意义上,良渚神徽的神人面的图像,几乎是良渚文化共有的问题,可能代表了良渚文明有高度一致的宗教信仰。神徽的图像和图案,可能代表王权君权甚至是财权的统一。

    主讲人简介:夏可君,哲学家,评论家与策展人。哲学博士,曾留学于德国弗莱堡、法兰克福大学以及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个人著作十多部,以“无用”为核心概念,出版《一个等待与无用的民族》《无用的神学》与《无用的文学》等专著,让无用、虚化以及余让的中国范畴生成为当代哲学的核心概念。作为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评论家与策展人,夏可君倡引虚薄与虚白艺术、余象与虚托邦等概念,在国内外策划系列重要展览及讨论会超过二百多场,为当代艺术的中国立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宁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