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杨村,位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东钱湖南翼,百步山尖东隅,处于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与大梅山旅游板块的交接点,城杨村在中国人民大学丛志强教授团队带领下探索实施“艺术赋能村民,村民振兴乡村”的“村民赋能∙文化深耕”模式以来,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得到了有效提升,原先默默无闻的小山村正向未来国际旅游村蝶变。
一、高度重视,准备充分。在设计团队入驻前,主要做好四方面准备工作:一是组团参观学习。不仅组织村里12名能工巧匠赴宁海葛家村开展为期4天的驻村学习,而且组织近150名村民、党员赴宁海葛家村、姜山镇陆家堰村参观。二是提前做好有关政策处理。通过统一回购方式在一天时间内将溪边4户13间村民原废弃的猪舍收归村集体所有,同时通过租赁方式将部分村民闲置的房屋由村集体进行租赁。三是组建工作专班。由区党委委员、镇党委书记陈建恩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镇班子成员、镇联村干部及村班子等为成员。同时,抽调镇里6名科级干部作为艺工队驻组干部,协调处理各组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有机改造,产业导入。在实施过程中,一是组建村民艺工队,作为艺术振兴乡村的2.0版本,在成功借鉴葛家村1.0版本的基础上采取了更加高效的“村民+研究生团队+驻组干部”的艺工队组织方式;二是创新微改造的实施方式,设计团队首次大胆采取了艺工队分片区集中设计改造的方式;三是加强产业导入,城杨村从一开始实施艺术振兴乡村就紧紧将乡村产业与艺术设计自始至终有机融合,宁波市善园基金会免费投资350万元帮助城杨村亭溪岭古道新建“一坊两桥四亭”,浙江益马当鲜贸易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财险宁波分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宁波分公司及广发银行宁波市分行共同助力打造益马当鲜智慧农业赋能基地,宁波木壹文创品牌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周颢博士带领村民打造城杨竹筒饭赋能基地,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文旅集团投资300万元打造钱湖居•青杨1号、2号、3号精品民宿,宁波市东钱湖青年创业创新协会与城杨竹筒饭赋能基地进行结对帮扶并免费捐赠10万元助力城杨艺术振兴乡村,鄞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与城杨村村民及城杨村创意家工坊结对帮扶;宁波市城市书院、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及东钱湖丛艺术振兴乡村研究院在城杨设立培训(实践)基地等。
三、村民赋能,成效初显。村民赋能行动实施以来,城杨村在丛志强教授设计团队的带领下,上下同心、全力以赴,因地制宜,奋力跑出了艺术振兴乡村的城杨加速度:设计团队驻村期间,共设计了55个节点,目前已完成了慈孝公园等48个节点,展览馆、酒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城杨之窗(客厅)等大节点目前正在加紧施工中。钱湖居-青杨1号、2号民宿及城杨竹筒饭门店已试营业,青杨3号即将进入装修阶段,益马当鲜智慧农业赋能基地雏形已基本完成。全村共组织了6支近140人艺工队,除下雨不能施工外基本上每天奋战在施工一线,培养了62名乡建艺术家。在短短的不到两个月时间内,村民俞振飞、俞家夫、杨珠国三人用1500斤毛竹编织出了一顶直径6米、高1.7米的巨型“农夫的草帽”,之后又编织出了一个高7米、底部直径为2米的巨型酒瓶,这两件作品已经成为村中地标级景观;村民杨伟民、杨坤明两人联手制作了两台高1米左右非常精致的多功能小水车;通过实施村民赋能行动,村民的思想意识、眼界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友好,涌现出了99岁老奶奶送西瓜、孙红微阿姐将自家养的花无偿捐给村里美化村庄、应明菊阿姨主动拆除陈年违章建筑、乡贤陆昌乾主动将自己400多平方的整幢别墅无偿提供给村里作为公共空间等一大批非常感人的好人好事。
(鄞州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