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部门动态
  • 天一阁书院•国学堂讲座:禹与禹域——华夏和中国从何而来[图]
  • 阅读:
  • 时间:2021-05-25 09:07
  • 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吴央央/文
  • “禹是一条虫”,曾经被传为笑谈。禹到底是神还是人?禹的传说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禹和鲧治水为何一成一败?禹和夏朝究竟有无关联?他的平治洪水和古称“华夏”,今称“中国”的地域空间观念形成有何种关系?5月22日,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永秉来到天一阁状元厅,带来了讲座《禹与禹域——华夏和中国从何而来》,带领读者探寻大禹背后的有趣故事和“中国”观念的形成。

    禹从何而来呢?郭教授引用了顾颉刚先生的论点:禹,《说文》云,“虫也。从厹,象形”。厹,《说文》云,“兽足蹂地也。”以虫而有足蹂地,大约是蜥蜴之类。禹或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当时铸鼎象物,奇怪的形状一定很多,禹是鼎上动物的最有力者;或者有敷土的样子,所以就算他是开天辟地的人。(伯祥云,禹或即是龙,大禹治水的传说与水神祀龙王事恐相类。)流传到后来,就成了真的人王了。

    “禹是一条虫”虽是顾颉刚古史研究中一个无关大局的假说,不一定成立,但是他关于禹本来的神性、禹的来源的研究,是非常值得深思的。禹的来源的问题还没有到最后下结论的时候,但无论是否同意顾颉刚的假说,“古史辨”派学者揭出的这些文献,其背后的现象是值得认真分析的。古人对历史的认知,不一定是符合现代理性的,往往与神话,甚至荒诞的东西交织在一起。对于顾颉刚的这些研究,应该给予充分的尊重,而不是报以“哄笑”,以讹传讹,人云亦云。

    鲧禹治水传说的本来面目如何呢?在《墨子·兼爱中》提到: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北为防原泒,注后之邸,呼池之窦,洒为底柱,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东方漏之陆防孟诸之泽,洒为九浍,以楗东土之水,以利冀州之民;南为江、汉、淮、汝,东流之,注五湖之处,以利荆、楚、干、越与南夷之民。

    禹和夏代有关系吗?禹和夏的关系有两层不同的所指:夏在禹所平治的水土上建立,跟秦、齐、鲁、曾、豳……这一些国家也追溯自己国族的建立于彼时,是一样的。这种关系的建立,应该出现得不晚。禹作为夏代首王、开国君主,这种关联是比较晚的。顾颉刚有关禹和夏代本无关联的论断是正确的。

      最后,郭教授总结了禹为华夏规定了空间。禹,是建立了认同汉语、汉字文化的华夏族共有家园的精神象征、文化英雄,没有他治水成功的传说,历史将没有上演的舞台,历史将无法展开,也就无法在“万邦”中凸显出一个“夏”、成为传说向历史过度的一个朝代,成为殷商之前的唯一前续王朝。也就是说,我们的空间、时间,是同时被“禹”规定的。

    (宁波天一阁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