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半山腰,手起指落间,这场山中的“仙人”棋局,你是否也能在其中乐得自所呢?招宝山屹立于甬江之滨,千百年来,无数历史印记留存在这座宝库之中,而半山腰间的一座凉亭,却有着自己的趣闻遐事,给后人留下了一段历史佳话。
相传,棋子枰为仙人斗棋处,位于威远城和半山亭之间。坐落在山林绿意之中,中间安置石桌棋枰,旁边安放鼓凳坐栏。枰碑是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夏月所植。原有亭,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改建魁星阁,后因历史变迁,日久失修。
1982年9月,镇海县人民政府拨款,在原址重建奕棋亭,为木结构建筑,双檐六戗,朱檐黛瓦。中有石桌石凳,并立“棋子枰简介”石碑一方,2000年12月被公布为区文物保护点。
棋子枰亭后主力着一尊石碑。相传当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英军占领了招宝山,将棋子枰亭烧毁,只留下了这块石碑。有一位镇海老人,因从小在亭子中看棋下棋,见棋亭被毁,心中悲愤不已,便一病不起。后来临终之时,他要求儿子将
他把和石碑一起安葬在棋子枰原址处。此后再也没有人见过这块石碑。
作为爬招宝山的第一个景点,棋子枰用它六角重檐攒尖顶的构造,展示了中国建筑独特的大气之美。宝顶勾边精美秀丽的做工,不由得让游人纷想,当年仙人在此下棋,望着镇海城的山海之景,该是多怡然自得。
棋子枰亭对面的石刻上讲述了众多下棋之法:“凡敌无事而自补者,必有侵绝之意;弃小而不救者,必有图大之心”;“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与其无事而独行,不若固之而自补”;“宁输一子,不失一先”等。这些棋谱走法,蕴含了人生哲理,更是值得去深思的。
阳光穿过绿意葱茏,洒在凉亭棋盘之上,下棋,是一份艺术,更是人生道理的缩影,爬一座山,下一盘棋,品一句哲理,是棋子枰留给现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镇海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