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区(县、市)动态
  • 国家级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区20个重点建设项目亮相
  • 阅读:
  • 时间:2021-10-15 08:40
  • 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刘灵灵/文
  • 10月14日,我县召开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推进会。会上,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陈淑萍总结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前阶段工作,布置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建设工作。县住建局、县商务局、县旅发中心、县文联、县旅游集团、县商贸集团、石浦镇、定塘镇等相关单位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由副县长钮晶莹主持,她肯定了前一阶段大家付出的努力,并表示要懂得渔文化的味道,明白生态区建设宗旨及核心要义,按计划完成任务节点,落实工作机制、评价机制和督促平台。

    最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应建勇指出,海洋渔文化保护对象山而言,是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修好。海洋渔文化保护,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把海洋渔文化生态区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就是我们的使命。海洋渔文化是象山最大的特色,我们要有想法、想办法、想方法,擦亮国字号的金字招牌。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按照任务书、时间表、年度计划,保质保量完成。

    作为县政府重点项目,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将重点建设20个重点项目:

    一个核心区:东门岛村。按景区化思路规划建设好东门浙江渔业第一村,变原生态渔业生产生活场景为风景,推出晒鱼鲞、织渔网、修船厂等旅游场景,提升非遗主题公园、非遗传承所、研学基地等硬件环境。

    一个民宿村:沙塘湾渔文化民宿集聚村。将沙塘湾打造成具有浓浓非遗味儿的民宿集群、非遗会客厅。建设一批有代表性的非遗民宿,并形成可以在全国推广的非遗民宿标准。

    一条古街:渔港古城历史街区。把渔港古城建设成以“渔乡味、年轻态、烟火气”为方向的渔文化历史街区。

    一个体验区:渔人码头。在石浦港畔打造一个吃、住、玩、购为一体的渔乡风情体验综合休闲中心。

    一个渔市:石浦特色渔市。在石浦打造一个可以供市民和游客线上线下交易的渔货市场。

    一座展示馆:中国海洋渔文化馆。完善海洋渔文化馆的功能及业态,策划开展渔文化主题活动。

    一座文化生态岛:花岙海岛公园。结合创建,深入挖掘花岙岛海防文化和非遗内涵,打造文化体验场景,建设海洋文化为主题的海岛公园。

    一个特色景区:半边山旅游度假区。推进东海半边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景区等创建,充分融入渔文化元素,沿街设置非遗店铺,广泛开展渔味活动。

    一个渔文化主题酒店:鹤浦爱琴丽旎酒店。以圣托里尼、爱琴海、希腊神话为灵感,结合原生态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打造集文化养生、儿童研学、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度假酒店。

    一个滨海康养度区:中国渔村。突出渔村风貌,展示渔乡风情,力争建成一个具有滨海渔文化特色的集度假、演艺、海洋游乐等为一体的国际滨海康养度假区。

    一个IP:最美海岸线IP。将最美海岸线IP作为城市形象来推广和运用,运用于城市建设、旅游行业、餐饮行业等。

    一句口号:渔文化生态保护区宣传口号。打响“万象山海,千年渔乡——国家级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区”和“石浦——一座活着的古渔镇,国家级海洋渔文化(象山)生态保护区核心区”。

    一组曲子:征集“新”渔光曲。征集反映海洋文化、海洋文明的经典乐曲“新”渔光曲。

    一组渔区节庆:中国开渔节。创新方式,将中国开渔节做强做亮,打造永不落幕的开渔节;重点打造十四夜,开洋、谢洋节,三月三,关公磨刀节等具有渔区特色的非遗类民俗活动。

    一个论坛:中国海洋论坛。将中国海洋论坛办成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有特色性的主题论坛。

    一味佳肴:象山海鲜餐饮。推出十道能够叫得响、推得出、群众认可度高的海鲜美食,重点打造一个标志性特色美食,打造海鲜餐饮旗舰店。

    一个品牌:“象山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文旅品牌。策划开展“象山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踏沙季、赶海季、品鲜季系列活动,开展“象山北纬30度最美海岸线”IP和产品宣传推广。

    一组文创:渔文化系列文创。通过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研发一批具有象山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旅创意产品。

    一场运动:渔文化滩涂运动会。提炼渔区传统劳作技艺,创新转化为渔区体育运动项目,打造特色滩涂运动会。

    一个考古见证:横湾沉船考古发掘。科学、系统、专业、规范地获取沉船本体及其相关历史信息,妥善做好船体和船载文物的科技保护,推进沉船展示和利用,彰显古海丝之路的辉煌过往。 

    (象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