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井头山发现距今8000多年的史前贝丘遗址,揭开了中国古代人类在海边生产生活的神秘面纱。7月12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孙国平先生依据井头山遗址的发现成果为宁波市民讲解中国海洋文化的起源。
古代文化的创造都有传承和发展的过程。1973年,余姚东部发现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这对中国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地区的史前文化遗址研究带来重大突破。那么河姆渡遗址的来源是哪里呢?
井头山离河姆渡不到十公里,处于山路与滩涂的交界区域。孙老师给大家展示了考古现场的发掘剖面和文化层暴露的现况。由于低海拔高水位的特殊地理环境,井头山出土的遗物真实地保留了8000年之前的历史,有着非常明显的文化特征。在陶器、木工工具和石斧的器型和材料上都与河姆渡出土的遗物有着明显的联系和区别,这也是明确河姆渡文化直接来源于浙江沿海本土地区的最重要的证据之一。
除了古人食用剩下的大量贝类和骨器之外,井头山遗址最能体现古代海洋文化的一件重要遗物就是船桨。用于海边航行的船桨不仅可以反映出古时人们对木头加工的精湛技术,还能体现出人们对航海技术的熟练应用。
井头山遗址是中国海洋文化之源,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沿海地区最深的一处遗址,突破了人们对原有史前遗址在沿海地区分布情况和埋藏规律的认识。这是浙江境内迄今发现的首处也是唯一一处史前贝丘遗址。
从距今4000年的大榭遗址、5000年的下王渡遗址、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再到8300年的井头山遗址,我们看到了更久远的宁波,看到了利用海洋环境传承的清晰的文化脉络。井头山是中国人开始海洋强国梦的地方。虽然目前对于井头山遗址的总结仍处于初步阶段,但这对于研究海洋文化的源头、海洋经济的过程以及现代宁波的发展方向已经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讲人简介:
孙国平,1988年进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浙江史前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参与或主持田螺山等重要遗址的数十次野外考古发掘。其中,连续15年主持河姆渡文化代表性遗址——田螺山遗址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研究,已撰写和发表了《宁绍地区史前文化遗址地理环境特征及相关问题探索》《远古江南》等数十篇考古简报、报告、学术论文和论著。参与或负责了《田螺山遗址自然遗存综合研究》《长江中下游稻作农业起源发展与气候环境变化关系研究》等重要研究课题。2017年以来主持井头山遗址的发掘和研究。
(宁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