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部门动态
  • 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讲述《藏书之家》背后的故事[图]
  • 阅读:
  • 时间:2019-10-21 17:16
  • 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吴央央/文
  • 10月19日,在第五届浙江书展暨2019宁波读书节举办之际,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国家一级作家、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主任、经典越剧《藏书之家》编剧王旭烽教授亲临天一阁国学堂,和广大听众朋友们分享了《藏书之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越剧《藏书之家》由王旭烽担任编剧,由“小百花”原生代、“梅花奖”获得者茅威涛、陈辉玲、董柯娣、洪瑛等联袂主演,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出品。该剧相继荣获文化部第十七届“文华新剧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等重要奖项。
           2007年,《藏书之家》应邀赴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演出,创下中国地方戏曲海外单场票房的最高纪录。2010年《藏书之家》作为第四届“台湾南投-彰化•浙江文化节”的主打剧目,在台湾演出7场,并收获了辉煌的反响: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先生评价《藏书之家》“是一出文人戏,意境美、词藻美,充满了迷人的诗意”。
           王旭烽老师谈到结缘《藏书之家》主要基于五点缘由:向天一阁致敬,愿意和神一样的队友合作,愿意在舞台剧领域拓展,文学初衷从舞台剧开始,歌唱母亲的故乡。而这部《藏书之家》也是她平生写过最难的作品,自2002年开始,改稿百遍,大调整三次,历时三年,2004年参加了中国戏剧艺术节。
           王旭烽老师向听众们讲述了《藏书之家》整个剧情内容,越剧《藏书之家》以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天一阁为背景,通过藏书人范氏两兄弟的曲折经历,描述了古老藏书楼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年代里的艰辛境况,刻画了以藏书人范容为代表的那一时代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信念和品格。王老师在创作时以现代人的视角,展示了书楼主人以常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艰难保护了书籍,并通过对天一阁内其他人物生命状态的揭示,颂扬了先贤们对中华文化、文脉、文明的矢志不渝的恪守与传承。
           在讲座现场,王旭烽老师还给大家播放了剧中最精彩的唱段《三跪求书》。整个唱段不仅唱词精练,而且曲调由慢板逐渐过渡到快板,感情层层递进,把一个藏书人迷茫、坚毅、不计荣辱的复杂内心演变过程逐步呈现在观众面前,使人深受感染。
           在谈到创作《藏书人家》对当下的意义时,王旭烽老师认为《藏书之家》提出了一个越来越为当代人关注的文化命题,令我们重新思考千百年来藏书家们"抱残守缺"的文化态度,重新思考在文明的进程中,对文化的保存与传递这类特殊行为内含的价值,展示了中国藏书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一些鲜为人知的藏书知识。它至少包含三方面启示:一、文化是至高无上的,它超越空间和时间,超越朝代,是人类绵绵不绝繁衍至今的根本原因;二、文化是想通的,无论越剧还是藏书,距离有多远,但一脉便可打通;三、文化是艰辛的,当我们享受文化之时,请不要忘记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讲座的提问环节中,热心的听众朋友们就家族藏书背负了巨大压力,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支撑藏书之家去承担如此巨大的压力?剧中的设定思想家李贽有什么特殊的用意等问题向王旭烽老师提问,王老师一一作了详细的解答。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