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分析
  • 2018年前三季度宁波市旅游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 阅读:
  • 时间:2018-12-06 09:58
  • 来源:宁波旅游网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2018年,全市围绕旅游发展大会提出的建设“国际性休闲旅游目的地”和高质量全域旅游“宁波样板”的目标任务,推进项目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各类示范平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优化产业品质,加大营销创新力度,我市旅游经济在前三季度呈现出接待指标稳步增长,企业经营走势上扬,项目投资旺盛,乡村旅游建设成效显著的局面。据初步测算,2018年1-9月份,宁波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139.79万人次,同比增长16.07%,旅游总收入达到1398.52亿元,同比增长20.09%。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28.18 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451亿美元;国内旅游接待9011.61万人次,同比增长16.34 %,国内旅游收入1354.97亿元,同比增长20.87%。我市2018年前三季度旅游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旅游市场“国内升国际稳”,国内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前三季度我市三大旅游市场中,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明显上升,入境旅游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规模有所下滑,呈现“国内升国际稳”的格局。

    第一,市场拓展见成效,国内旅游接待明显增长。2018年1-9月,我市接待国内游客9011.7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为4044.09万人次,同比增长16.33%,一日游游客为4967.53万人次,同比增长16.35%。国内市场的增长源自“深耕长三角、主攻大城市”战略的实施和多维度的市场拓展活动:一方面是依托“旅游推广年”和各项重大活动,加强城市间旅游合作,联合举办上海宁波(海口)文化旅游推介会,参加2018上海旅游节,开展“宁波·尼斯国际嘉年华”上海推广活动等。同时是依托“5.19中国旅游日”和“2018宁波国际旅游展”,打响“旅游惠民组合拳”,有效实施各项惠民工程,提升“宁波人游宁波”、“外国人游宁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另外是积极组织参加各类会奖旅游展会,深入做好会奖旅游宣传。宁波市会奖旅游推广联盟北京站路演全方位展现了宁波会奖资源及接待能力。

    第二,贸易摩擦负面效应显现,入境旅游市场转增为稳。2018年1-9月份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28.18 万人次,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实现旅游外汇收入6.451亿美元。入境旅游市场由增长转向平稳,我市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入境旅游市场中商务旅游所占比重较大,对经济环境依存度较高,在贸易摩擦风险加大的局势下,入境旅游市场增长的阻力增大。

    第三,出境旅游市场降幅趋缓,出境散客化趋势继续加强。2018年1-9月份全市经由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游客35.42万人次,同比下降18.04%。其中出国游29.71万人次,同比下降14.53%;港澳游4.84万人次,同比下降29.04%;台湾游0.86万人次,同比下降47.61%。出境旅游人次降幅相比去年同期有所收窄。我市出境旅游市场正经历着正负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方面,在旅游消费升级以及签证、航班便利化等有利因素的影响下,全市出境旅游需求呈逐步回暖态势。另一方面,当地居民出境游渠道增多,以及携程、飞猪等网络电商的出境服务的分流作用,使得我市出境市场的散客和自由行比重不断加大。

    (二)景区品质优化效益提升,产业融合向纵深发展

    第一,景区综合效益稳健提升。我市景区游客接待量和营业收入实现双增长,2018年1至9月,全市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98亿人次,同比增长17.32%,实现累计营业收入约30.83亿,同比增长18.94%。其中,景区门票收入11.89亿,同比增长7.12%。数据显示,门票收入的增长速度远低于景区总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门票收入在景区总收入的占比进一步下降至38.57%,游客二次消费和其他消费的比例上升。与此同时,景区的惠民举措进一步扩大,免票政策吸引了大量游客。1-9月,旅游景区免票接待人次数为5037.64万人次,同比增加17.86%。收益结构的变化说明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影响下,我市景区正逐步摆脱“门票经济”的依赖,景区的综合效益日益提升。

    第二,积极创建助推景区品质优化。2018年,我市高级别景区迎来了新一波的创建热潮。天一阁•月湖景区向国家5A级景区发起最后冲刺喜获成功;象山影视城、慈城—保国寺启动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象山松兰山旅游度假区、宁海森林温泉开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中国港口博物馆成功通过浙江省4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余姚化安山阳明温泉旅游景区、江北前洋E商小镇等7家景区通过3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景区在创建过程中,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质量,逐步带动周边形成一批全产业链、全天候型旅游产品。此外,新景区开业优化了景区的类型结构:梅山湾万人沙滩开门迎客,石浦东海半边山景区营业,充实了宁波海洋旅游产品体系;象山阿拉的海水上乐园开业,进一步充实了宁波主题乐园产品系列。

    第三,景区节事营销持续吸引市场热情。我市景区将本地特色融入四季和节庆主题,加大节事营销力度。如四明山旅游节契合夏日和秋日主题,相继开启“水悦四明”、“枫动四明”篇,招宝山风景区举办“招宝帐篷节+蒲公英原创诗会”,东钱湖景区举办“当古典音乐遭遇电影”电影音乐分享会。挖掘民俗特色,致敬传统,打好情怀牌也成为景区节事营销的重头戏。在传统佳节,景区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动吸引游客。如溪口景区举办祭月典礼引导人们寻回祭月民俗,江北半朴园针对亲子家庭推出了放祈福河灯、制作月饼的活动。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在节事期间有明显上升,节事吸客引流的效果明显,也对景区周边的民宿等产生正面的辐射作用。

    第四,产业融合深度广度不断推进。我市不断推进旅游与农业、工业、养生、体育、商贸、文化等产业的深入融合,着力建设和打造了一批省级示范基地。截止到9月,全市共有各类省级产业融合示范基地和项目115个。市级旅游休闲基地117个。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各类产业融合示范基地的旅游接待人次有近两成的增长。旅游与其他产业的广泛和深度融合,丰富了旅游业态,促进了旅游行业联动作用的发挥,对宁波全域旅游发展发挥出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旅游饭店收入全面增长,客房出租创出新高

    第一,饭店营业收入全面增长。前三季度,我市住宿设施的营业收入、餐饮收入和客房营业收入实现全面增长。纳入统计监测的563家住宿设施共实现营业收入52.87亿元,同比增长9.97%,其中星级饭店实现营业收入25.16亿元,同比增长5.00%,非星级饭店营业收入达到26.01亿元,同比增长19.47%。 各类住宿设施不仅客房营业收入方面延续了去年的平稳增长,餐饮营业收入也摆脱了2017年下降的阴影,迅速地回到了全线上升的轨道。各类住宿设施的餐饮收入达到22.54亿元,除五星级酒店餐饮涨幅较小(4.10%),二、三、四星级和非星级住宿设施的餐饮收入同比增长都在15%以上。

    第二,客房出租率创新高。1-9月,我市饭店住宿设施累计客房出租率为62.35%,同比增长4.37%,其中星级饭店出租率为57.34%,同比增长4.64%;非星级饭店出租率为65.40%,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01%。前三季度饭店客房出租率表现为逐季提高。第一季度各月出租率维持在55%-58%之间,4-6月各月出租率均在63%以上,而8月,全市饭店出租率首次突破70%,创出近5年来的新高。从区域来看,全市各区县(市)客房出租率均有所增长,镇海、象山和北仑为出租率增长的前三甲。

    第三,品质和有规模饭店更受市场青睐。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高星级饭店和品质型非星级饭店在累计的客房出租率方面表现不俗,超过同期的中档和经济档饭店。四星级和五星级酒店的累计客房出租率为58.47%和58.14%,在各类星级饭店中占据了第一和第二的位置。非星级饭店的平均出租率则高于星级饭店,达到65.40%。国内中产阶层的壮大和崛起,提高了对于住宿品质的需求,这是品质和高档饭店热度提升的重要原因。高层次的会展、大型科技文化活动和各种论坛会议对于高品质饭店的青睐,直接推动了高端(五星级)饭店客房效益的提升。

    (四)旅行社国际业务挑战重重,国内业务成为增长的支柱

    第一,入境业务明显受挫。2018年前三季度我市旅行社接待入境和外联入境游客双双下滑,1-9月,旅行社外联入境游客为11.16万人次,同比下降19.16%,接待入境游客13.1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6.95%。旅行社外联入境市场下滑幅度相比去年进一步变大,一方面是对入境市场的拓展乏力,独立组团能力远远比不上周边上海、杭州等城市的旅行社(集团);另一方面,则是较低的毛利,导致部分旅行社弱化甚至放弃了入境业务板块。全宁波将入境旅游市场作为重要业务板块发展的旅行社不超过4家。

    第二,出境业务再度下滑。2018年1-9月份数据显示,全市旅行社组织出境游客35.42万人次,同比去年下降18.04%,其中出国游29.71万人次,同比下降14.53%,港澳游4.84万人次,同比下降29.08%,台湾游0.86万人次,同比下降47.60%。继2017年的下降之后,我市旅行社出境业务再度明显下滑,与浙江全省旅行社组织出境游客23%的增长,形成明显对比。共性原因有:赴台游客大量减少,布吉岛翻船事件和频发的台风天气等自然灾害影响,中美关系贸易摩擦,韩国跟团游市场持续低迷等。另一方面,自由行比例的上升,杭州上海大型旅行社利用口岸优势吸引本地居民出境客源分流,也给宁波旅行社出境业务带来压力。宁波青旅、中旅、康泰等中型旅行社多采取保守策略,压缩业务,减少资源成本投入,意在平稳度过市场低迷期。

    第三.国内业务支撑了旅行社业务的增长。2018年1-9月份,我市旅行社接待国内游客196.21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28.92%,组织国内游人243.70万人次,同比增长11.41%,国内业务的大幅增长成为旅行社经营的主要支撑力量。旅行社国内地接业务的增长尤其抢眼,1-9月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并且在6月份以来,每月涨幅都在18-25%之间。地接业务量大幅度增长源于全域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行之有效的大城市市场开发,和上海等长三角城市合作的推进。省外长线疗休养政策的开放,增加省外疗休养目的地,重点对口支援帮扶贵州省黔西南州、吉林省延边州、重庆市万州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等四个地区,极大地影响了今年暑期游客对出游目的地的选择,这些旅游目的地支撑了旅游社组织的国内旅游长线的大半江山。

    (五)旅游投资提前完成“双百亿”目标,大型综合项目抢眼

    第一,旅游投资“双百亿”提前实现。2018年前三季度,宁波市旅游投资热度不减,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全市建设旅游项目共224个,总投资1925.03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11.43亿元。宁波市各级政府大力投入各项基础建设,并对招商项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通过“浙旅投微信公众号”、“宁波旅游微信公众号”“宁波旅游网”等平台发布,展现基于业态需求分布的招商项目,在2018宁波旅游项目招商(上海)推介会上签约11个旅游项目,总投资额达170亿元,仅此一个推介会就超额完成了本年度招商100亿的任务。

    第二,大型旅游综合项目占据主导地位。2018年前三季度,从项目数量以及投资额来看,大型综合项目在各类型项目中独领风骚。全市建设的224个项目中,大型综合项目有39个,总投资1118.1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8.09%,实际投资83.84亿元,占年度实际投资的39.65%。近年来,在旅游需求多元化及“旅游+”发展的双重作用下,以旅游休闲功能为主导,融合休闲、旅游、度假、居住、文化、产业等多功能的旅游综合体顺势而生,成为旅游投资项目的重要方向。

    (六)乡村旅游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全面提速增质

    在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村庄景区化、民宿集聚区建设、“厕所革命”等专项计划的带动下,乡村旅游投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了长足发展。乡村景区(点)品质,民宿经济发展突出,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和功能得到彰显。

    第一,乡村旅游投资热度提升。乡村旅游成为2018年投资热点。前三季度我市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共116个,乡村旅游项目总投资433.06亿元,当年实际投资36.56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实际投资15.16亿元,景区项目实际投资3.91亿元,旅游酒店等住宿接待设施项目实际投资11.7亿元。乡村旅游项目在景区、旅游村镇、基础建设以及酒店方面的投资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乡村旅游投资的业态分布日渐丰富,旅游村镇、自然景区(点)、基础设施,宾馆酒店、古村落、大型综合以及登山、特色街区、文化演艺、探险、温泉养生等项目类型均有涉及。

    第二,乡村旅游集聚化发展趋势凸显。全市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不断深入,乡村旅游正由点状发展向集聚化发展转化。全市目前共有象山茅洋乡、江北北山区域、奉化大堰镇、镇海九龙湖镇、北仑春晓街道、鄞州横溪镇、余姚大岚镇、宁海胡陈乡和宁海桑洲镇等9家市级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到2018年底示范区将达到12个以上。“千村景区化”工程也取得阶段性成果,在2017年培育形成183个(其中3A级39个)A级景区村庄的基础上,全市涌现出景区依托型、民宿集聚型、农事活动型、传统村落型、新农村建设示范型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景区村庄,2018年还将新增240个A级景区村庄,其中3A级景区村庄40个以上。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千村景区化已经成为推动全市乡村旅游集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

    第三,乡村旅游的品质提升显著。一是公共服务设施品质提升明显。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旅游停车场、通景公路、漫游绿道、村庄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提升。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宁波还将投入433亿元,重点开展乡村基础设施提升等五大工程,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咨询服务、标识系统、游览路线等公共服务体系,快速提升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与服务水平。二是乡村民宿经济发展迅猛。从总量上看,目前全市共有民宿1200余家,其中省级白金民宿和银宿10余家,其他“叶级”特色客栈等精品民宿超过100家,民宿总床位超过20000余张,年内还将新增特色民宿集聚区10个以上、省级银宿级以上精品民宿10家,民宿床位3000张以上。从品质上看,全市注重发挥国内知名品牌在民宿设计、管理运营和互联网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先后引进隐居集团、首旅寒舍、墅家、乡伴文旅集团、途家集团等公司,加快全市民宿经济向中高端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