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宁海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当地曾有一项古老的工艺“四明佛画”,可以拼得过敦煌的“飞天”。
“四明佛画”起源于宁波,盛行于南宋。以绢作画,题材多涉及佛教建筑造像,衣纹装饰、建筑风格尽现南宋宁波风俗人情,跟敦煌画派遥相呼应,也是丝绸之路海上开端的见证。
‘四明佛画’国内存世稀少,海外收藏弥多。写意与写实高度融合,宏观展现气势、微观体现细致,重点突出中华人文气息,是全域性的美学。
2007年开始,宁海一民间创作团队历时十年,把这项民间工艺进行挖掘恢复,用传统的工笔方法创作绢画近500幅,成为轰动当地的一件美事。
2007年开始,宁海一民间创作团队历时十年,把这项民间工艺进行挖掘恢复,用传统的工笔方法创作绢画近500幅,成为轰动当地的一件美事。
“7年前,一场在日本奈良博物馆举行的‘圣地宁波——日本佛教1300年之源流’特别展让我们坚定了全面恢复这项技艺决心。期间展出了唐代一直到明代,全部带有宁波‘印记’,内容涉及所有的南宋时期的人文习俗、生活场景。”该团队人员说道,这是宁波的宝贝,更是国之瑰宝,应当在我们宁波人手里得到传承、发扬。
“我们从临摹开始,查阅资料,一步步摸索,到最后形成‘三矾九染’的严格程序。”团队人员介绍说,他们恢复的绢画基本按照原作大小绘就,为了得到最佳的效果,好多母本都到日本等地通过关系去获得,其中不乏存世孤品。绘制也均采用传统的真丝绢布与进口矿物颜料,用传统工笔作画特别讲究毫发无遗,工致精细,不容有错,一幅画耗时1个月都是经常事。有时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制作材料还要特别定制,“最大的一幅是华严海会图,差不多长3米宽2米,绢是特制的,专门从杭州丝绸厂订制,邀请中国丝绸博物馆文物修复专家进行装裱。”
目前,他们准备把这项传统技艺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今后还会从汉文大藏经图库中的笼统、抽像的画,通过“四明佛画”全部写实地展现出来,真正将这一技艺传承发扬。记者陈醉通讯员蒋 攀陈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