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视野
  • 甬籍作家荣荣:诗歌的耕者 纯净的艺术“吟唱人”[图]
  • 阅读:
  • 时间:2016-06-15 10:03
  • 来源:中国宁波网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
  •   

      身畔美好,愈显人文至美

      大家风范,自成甬城风景

      识名家·观名作·赏名品

      带您走进大师们的艺术之境——

      

      “可能一千年前,我们就是诗人,会用文字写下这一切,现在依然。”

      

      

      金庸在谈东方不败的剑的境界时说,刚出道时追求“凌厉刚猛,无坚不摧”,且青光闪闪,锋芒毕露;三十岁时用的剑锋芒有所收敛,但仍削铁如泥;快四十岁时用的剑重达七八十斤,剑锋已钝,曰“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其意为“四十岁后,不滞于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

      以诗喻剑,“大道无痕,随心所欲”恰是一种高境界,宁波籍作家荣荣年届不惑已十年,早已将诗歌之剑修炼到无剑胜有剑的境界。

      

      荣荣,原名褚佩荣,1964年出生于宁波。现任浙江省作协副主席、宁波市作协主席、《文学港》杂志社主编,出版过多部著作,诗集《看见》获全国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13年12月,凭借《声声慢》组诗,获得2013年度人民文学奖“优秀诗歌奖”。其本人始终以“诗歌的耕者”居称。

      

      

      多少年了 她用黑夜追着他的星光

      当他猜忌 挑剔 使小性子

      她也正在猜忌 挑剔 使小性子

      “神啊,愿他是完美的。

      不猜忌。不挑剔。不使小性子。”

      “神啊,如果这辈子他无法完美,

      让我继续迷信他的不完美。

      无限依恋他的猜忌,挑剔和小性子。”

      ——《心舍利》

      荣荣不是复杂的人,诗也不复杂,她诗歌的表达就像说话,轻松随意却直奔心脏,不刻意用比喻,直接真实自然简单。

      

      荣荣是个有情趣的人,诗也充满情趣。区别于炫耀生命意识神秘感觉的诗歌,区别于神神叨叨的诗人,荣荣的诗歌就是写正常人的情感,爱与被爱,情与欲,而这些,《时间之伤》悉数收录。

      

      《时间之伤》收录了荣荣几年来创作的一百三十余首精致短制,是荣荣几十年诗歌写作的新高度、新台阶。看完整本诗集,你便能知晓荣荣用了一种第三者的眼光来看待世事人情,而你又能从这别样的景致中瞧出《时间之伤》的核:明白里有抱怨和挣扎,顿悟中说失意和不甘。

      

      ▲荣荣作品《时间之伤》

      诗人都是爱做梦的人,荣荣也不例外。荣荣的梦想和她的生存现实之间有着较大的落差。她有一个称不上幸福的童年记忆,而《时间之伤》这本诗歌集却是诠释了爱这样一个命题。阳光和阴暗,生活和创作,就此完美的平衡了。

      

      ▲荣荣手机里年轻时的照片

      因为诗歌,荣荣放弃了大学时读的理工科,离开了教师岗位,离开了机关,来到了《文学港》这本纯文学刊物当编辑。因为诗歌,平衡了不世故、仍感情用事的生活。

      

      ▲荣荣年轻时

      诗歌于荣荣的意义,是心灵生活的载体,是信仰,甚至是生命。几十年的诗歌生涯,荣荣咀嚼出了不平淡的滋味。

      

      自媒体的大行其道,冲击着传统的诗歌写作,又给予了新的传播渠道。在这“汹涌”浪潮中,荣荣也成了一个“自媒体人”,每天会在“早上好读首诗”的微信公众号上推送自己喜欢的诗歌,正如她谈起王小妮、赵丽华等诗人时的如数家珍,任何能传播诗歌的渠道,都能让荣荣洋溢出满足的笑脸。

      

      谈到诗歌的未来发展,荣荣的眉头微微皱起。宁波的诗歌氛围和群体还算满意,但略显单薄,而荣荣仍在这渺小的希望里祈祷能有更多的人读到有温度有深度的诗歌,能有更多的人被诗歌感染,重新喜欢上没有雾霾的纯净诗歌艺术。

      

      当夏日热气的风扑腾在你的脸上,翻看一本荣荣的诗集,她笔下的月下流水、风吹草动、花落蝶飞,不矫情,不虚妄,寓意饱满,像花木下掩映的深井,葱郁而深邃,一不小心便会掉进其中,心旷神怡。

      

    ▲荣荣作品集

     

    是回忆的声音 像秒针

    划过寂静的水面

     

    是雨点 松弛的夜色和

    花园里浮滑的灯光

     

    似乎有薄雾在暗中穿行

    一只摸索的清凉之手

     

    我再一次醒来

    我的醒像多年的芥蒂

    布满他独自沉睡的缝隙

    ——《是回忆的声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