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回答学生的提问
曹文轩回答学生的提问
曹文轩的作文课很生动
一个月前,他刚刚获得了有“儿童文学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安徒生奖”;一个月后,他来到甬城亲切地给孩子们讲故事、传授阅读写作之道。他,就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北大教授曹文轩。
昨天,曹文轩在宁波多所小学开讲,给孩子们上了一堂“作文课”。在“课”上,他告诉孩子们要多读书,“书中有最宝贵的知识财富,结合你自身的经历,它们都可以转化成写作的材料。”记者朱琦琳 摄影记者贾东流
曹老师的“作文课”
“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
昨天早晨8点,曹文轩来到宁波的第一堂“课”在江北一所小学开讲,记者有幸参与了旁听。曹文轩身着一套深蓝色的西服,挂着红领巾,柔声细语,儒雅之至。
由于听众基本上都是小学生,曹文轩的“授课”方式也通俗易懂,他说“今天我不讲大道理,我给大家讲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也希望告诉大家几句话。”
曹文轩开篇的故事,来自于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享誉世界的著名小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这个故事中,巴西草原上的牧羊少年,因为接连两次做了同一个梦,梦见埃及金字塔附近藏有一批宝藏。少年历尽艰险去到非洲,经过一年多的寻宝历险,挖出了宝藏,却被一帮匪徒抢走,匪徒还嘲笑他:“我也梦见你们巴西草原上,也有一大批宝藏,可我不会因为一个梦跋涉千里。”牧羊少年返回巴西后,果真在牧羊地里挖出宝藏。
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曹文轩引导孩子们记住这样一句话——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曹文轩希望启发小读者:成功不在远方,就在自己每天的阅读与经历之中。
曹文轩跟孩子们说,写作最宝贵的资源是自己,“你们已经八九岁了,已经是这个世界上很有财富的人,你们身上所有的故事都可以转化成写作的材料。”他说,“《草房子》其实写的就是曹文轩跟你们一样小的时候的故事,《青铜葵花》写的也是他小时候知道的故事。”
“写作是支箭,阅读是把弓。”
曹文轩的第二个故事,则是分享了自己创作《火印》时的灵感。
《火印》这部作品,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是曹文轩去年写的作品。故事发生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一个叫野狐峪的小村庄,男孩坡娃有一匹叫雪儿的马。日军入侵后,雪儿被掳走,一个日本高级军官想要把它训练成自己的坐骑。雪儿因不屈从而遭遇种种磨难,被迫去给日军运送大炮……
曹文轩昨天说,事实上自己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一次随手重翻萧红的作品——《旷野的呼喊》。这个短篇小说中,寥寥三十余字写到一个细节——一个身上烙有日本军营火印的马跑到了中国的村庄。“我当时看到的时候,心里颤动了一下。萧红只是寥寥几句,似乎是无意中写到的,这个细节与整篇作品关系也并不十分紧密,却让我有了思考的空间。”
“我一直不知道萧红为什么那么写,但就是这个细节引爆了我的思维,写出了一部长达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曹文轩跟孩子们说,通过这样的故事是想告诉大家,“阅读和写作是弓和箭的关系,他们是一对亲兄弟。只有多读书,读书读到一定的份上,才能拥有发现知识财富的目光。”
在讲座的结尾,曹文轩还送出自己的第三句“赠言”——天堂是一座图书馆。对此,曹文轩并没有太多解读。这句来自阿根廷诗人赫尔博斯的话,曹文轩说希望孩子们自己去领悟。
●面对面
国家强大必须要读书
在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回国之后,曹文轩一直没有太多休息时间,他应邀到全国各地的小学开讲座,传授阅读写作之道。这次在宁波也不例外,他马不停蹄地在诸多学校之间奔波。昨天下午的一次讲座间隙,曹文轩终于得空接受记者的采访。
作为一个作家,在采访中,曹文轩谈到更多的,还是关于阅读。他说,现在虽然是网络时代,很多人都担心孩子在网络面前阅读习惯会被破坏。事实上,这是有偏差的。
“现在很多家长、学校都不会轻易让孩子去接触网络,在他们看来,网络中有些不好的信息,所以很多孩子现在其实还是以纸媒阅读为主。近年也有数据显示,读纸媒的孩子没有消失,反而还在增长。”曹文轩说。“当然,要引导孩子去读书,首先家长肯定也要爱读书。”
曹文轩一直认为,儿童文学担负着“塑造未来国民性格”的责任,而阅读在此过程中作用关键。“一个国家要强大,必须要成为一个读书大国。犹太人并不多,但他们却有力地影响了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因为什么?因为那是一个把读书当成一种信仰的民族。”
谈及此,曹文轩进行了一番小小的“吐槽”。“我出差在外面住宾馆,发现灯光总是很昏暗,中国的宾馆基本上都是为睡觉设计的,根本没有办法看书。”也因此,每天都要看书的曹文轩,每次出差都要在自己的行李箱里放一盏灯。
●剧透
新作《蜻蜓眼》下月将亮相
虽然行程繁忙,但曹文轩的创作状态很好,未来,他将陆续有作品问世。下个月,他的长篇小说《蜻蜓眼》就将在《人民文学》推出。这部小说,在曹文轩申报“国际安徒生奖”之前,就已经写完,并被《人民文学》看中。
1925年,上海丝绸工厂主的儿子杜梅溪,在法国马赛偶遇女子奥莎妮,娶其为妻。“二战”期间,杜梅溪偕妻回到上海。小说《蜻蜓眼》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时代背景,以小孙女阿梅的成长为主要线索,从这个孩子的视角勾勒出那个特殊年代中一家人的相扶相帮。“这是一个崭新的故事,有20多万字。”曹文轩说,这个故事已在他心里珍藏了20年。
而他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之后的第一件作品,虽然还没开始写,但曹文轩已经敲定主题,是关于留守儿童的。他曾经说,八月份去新西兰领取“国际安徒生奖”时,自己要把这部作品带去,让世界读读中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