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视野
  • 经门庭若市的网吧如今面临多重夹击
    网吧,你该往何处去?[图]
  • 阅读:
  • 时间:2013-05-06 11:28
  • 来源:宁波晚报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张颖/文 唐严/摄
  •   “这家开了3年的网吧下个月就要关了。”焦老板回忆,2010年在常青藤附近开了一家城市猎人网络会所,当初光装修就投入了220万元。3年来,赚进的利润刚刚抵过投入。

      与10多年前的昌盛相比,如今,虽然网民越来越多,曾经的主要上网场所———网吧,却再也难现昔日门庭若市的场面了。

      这些网吧,随着上网渠道多元化,以及主力消费群体的流失,再不是当年那个“香饽饽”了。尤其是,各地黑网吧也群起夹击,使得正规网吧的日常经营举步维艰———据本报新闻热线的统计,近日,随着又一个暑假逐渐临近,有关黑网吧的投诉事件也随之增加。

      来自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12年底,宁波全市有持证网吧991家,终端设备11万台。其中100台到300台规模的中小型网吧584家,超过300台的大网吧25家。

      在这一大环境下,还有哪些网民依旧钟情网吧?而各地的网吧又是怎样的一种经营状态呢?近日,记者悄悄走进了几家地段、规模都不一样的网吧,做了一番探寻。

      今天,谁在钟情网吧?

      消费走向  网吧成游戏玩家聚集点

      章松祥,在宁波网吧业兴盛的2005年入行。8年间,转让过几家小网吧,目前固定经营三家网吧,规模相当,大约300平方米,放置180台左右的电脑,地段在江北与海曙。其中,明力网吧是他每天呆得时间最久的一家。

      网吧隐在宁兴钻石广场对面一排老店面间,在这片新开辟的商业圈中,并不显眼。上午10点,一楼只有近20台电脑前有客人,二楼三楼的电脑都安静“睡着”,上座率很低。

      这些客人中,无一女性,正在上网的男性都为年轻人。记者观察了一下,除两人在点击网页外,其余都在游戏激战中,不少还在互动商量打级攻略。

      “现在的网吧似乎成了游戏玩家的聚会点,服务对象更加小众化。”章松祥曾分析过顾客群体,“几乎90%的人都是来玩游戏的。而且很多客人家里都是有电脑的,但是网络游戏讲求速度。通常游戏玩家的上网时间是3个小时或以上。当然,游戏玩家绝大部分是男性,女性玩家出现的比例甚小。”

      记者将几日内搜集的20多位游戏网民的说法进行了大体分类,网吧之所以成为游戏玩家的聚会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网速快。读大三的马同学,正在集中精神投入游戏战斗,时不时还瞄一眼旁边玩相同游戏的战友,嘴里默念着攻略安排。“来网吧就是打游戏,网速快嘛!如果只是看看网页什么的,手机就够了!”马同学这样说。

      其次,游戏氛围不一样。30岁出头的何先生,正在点击新闻网页。与马同学一样,他也是一名游戏玩家,通常会先看一会网页,再开始玩游戏。“几乎天天来,一玩游戏就是2-3个小时,有时更长。”何先生说,家里虽然有电脑,网速也不慢,但网吧的游戏氛围浓烈,玩起来比较有感觉。

      最后,可做朋友聚会点。网吧里不乏三五成群结伴而来的游戏玩家,有共同的游戏爱好且是朋友。罗先生正在打游戏,可兴致不高。问其原因,有些无奈:“原先习惯和朋友一起上网吧打游戏,自从自己换了工作,时间上不好约。虽说坐下了大家也是各自玩,但也是一种朋友聚会的方式。现在一个人玩,不是滋味。”

      一边看着视频新闻,一边吃着盒饭的雷先生有点不好意思。“下班后买份快餐就来上网了,边吃边上网,省时方便。其实家里有电脑,但要打游戏,就过来了。”雷先生有一份固定的职业,收入也不差,工作时间不常去网吧,多数会在晚上或节假日到网吧上网。

      主要客源  多数网民为20-40岁年轻人

      在对多家网吧的走访中,记者发现网吧里多为年轻人。而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总结出,来网吧上网只是一种学习工作之余的消遣方式。

      晚上7点,曙光北路上的合生源网吧早早亮起了招牌灯,500多平方米的范围内分不同区域共放置着220台电脑。大概估算一下,屏幕亮起来的电脑约有1/3。

      老板蔡开国告诉记者,经营了12年的网吧生意,遇见过数以万计的客人,几乎都是年轻人。“而且现在网吧也很注重上网环境,光装修投入就几十万甚至超过百万。环境不错,费用又低,喜欢上网的年轻人还是会常来的吧。”蔡开国说。

      彭小姐,刚坐下没多久,就依次打开QQ、QQ空间和在线音乐试听软件。她对于上网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能听听歌,和朋友聊聊天,看一下留言就行。

      陈先生夫妇,坐在双人区,商量着看哪部电影。“饭后和老婆出来散步,路过网吧,就进来看部电影再回去,比上影院便宜啊!”

      “自从两年前将店搬到95国际这里,以往兴隆的场景就没见过几次。”专营家族网吧生意的陶老板,10年前在老庙村开了星星网吧。回想当年,他颇有感触:“那时的生意好做,附近很多厂子的外来务工人员下了班就来上网,上座率好的时候都爆满的。”

      可是自2011年老庙村工厂搬迁,生意也就随之淡了下去。初搬到95国际广场时,附近居民楼的入住率极低,几乎没什么客人来光顾。可现在入住率提高了,生意还是不好,“正式入住居民家都有电脑,即使是租房者,也都会备台电脑,加上高新区都是光纤入户,家用网速还是很令人满意的。”陶老板说,现在高峰期上座率能超过50%就算很不错了。

      “对于不在城市中心地带的网吧来说,外来务工人员是主要客源。工厂一旦搬迁,生意就很难做。”陶老板说,鄞州区域内网吧很多,竞争虽激烈,但生意仍旧好做,就是因为区域内工厂很多。 

      消费习惯  忠实顾客VS临时休闲人群

      很多网吧设立有会员制度,希望借价格优惠政策留住一批忠实客户。曹先生是明力网吧的会员,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这个网吧离家近。

      葛先生则是在等待女儿放学时会到附近的网吧打发一下时间。因为一个小时不长不短,在网吧里看看新闻,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而且离女儿学校近。

      有些网吧即使不设会员制度,也有一些网民愿意时常光顾。比如陈同学,他习惯了亲亲虫网吧的上网环境,有时还会偏执地指定使用固定的电脑。

      度小姐,下班后喜欢逛街。有时逛无聊了,会就近找个网吧坐下,上一会网。她说自己从不会去注意自己进的是哪一家网吧,只要环境不是太差,都无所谓。其实上网就是看微博,只是不想一直刷手机,既无聊又费流量。


      网吧生意越来越难做

      尽管中国网民的数量每年都在平稳增长,但增长速度已远远不及手机网民。2013年初,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虽较2011年网民规模增长维持放缓态势,但网民中使用手机的比例继续提升,4.2亿的规模使得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

      由此可见,有线互联网的增长空间不大,手机作为上网终端功能的不断完善,加上家庭网络基本普及,这些对于基本还处于传统经营模式的甬城网吧业来说,真是“冷暖自知”。

       网费不变,房租涨了近4倍

      章松祥经营的联众网吧,今年已迈入第8个年头。

      “2005年,店里上网的费用是2.5元一小时,如今价格依旧。而房租,从5万一年涨到了如今的近20万。那店面还不算是一类地段。”他盘算着,除去逐年上涨的房租和人工工资,目前还能保证盈利自己已经很满意了。

      亲亲虫网吧的老板也直言,近两三年网吧生意越来越难做。游戏客户群虽然还在,但网吧电脑三年就得更新一次,这笔投资不小。明面上的,房租、人工成本逐年上涨,在市区开网吧的成本压力越来越大,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记者从江北区网吧行业分会了解到,区内40%的网吧经营处于盈利状态,剩下的60%经营为持平和亏本。

      成本上升,客源流失

      今年,我市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将网吧的准入门槛略微调低,最低准入标准变为60台电脑120平方米的营业场地。

      计算下,若要经营一家有100台电脑的网吧,以4000元一台电脑的配置标准,光基本设备配置费就高达40万元,再加上房租、装修、水电、人工等方面的投入,起码80万。此外,因网游技术升级快,更新电脑以及重新装修也使经营者负担加重。

      “生意好的那几年,扣掉猛涨的成本,盈利还是很可观的。但伴随家庭电脑和手机上网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家上网,而且市区不是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客源流失得太严重。网吧生意越来越难做。”刚关闭一家网吧的焦老板说。

      近三年来,宁波倒闭或被出让的网吧不在少数。搜罗了老三区范围内的各大网吧的联系方式,记者一一拨打过去,发现1/3仍在继续经营,1/3已经转让换了老板,剩下的1/3不是被停机就是成了空号。

      黑网吧挤压正规网吧

      “在网吧上网是一种公共上网模式,许多方面的优势和乐趣是在家里和单位上网不能比拟的。”市网吧行业协会秘书长蔡开国说,在正规网吧,不良信息都被公安部门过滤了。

      在正当竞争下生存已艰难的正规网吧,还要面临着一些黑网吧的不正当夹击。据了解,黑网吧多开设在居民出租房内,甚至以电脑培训站、电脑配件店、社区活动室、企业阅览室等名义设立,隐蔽性较强。虽然由工商部门牵头每年都在开展取缔黑网吧专项行动,但由于执法力量有限,加上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网络市场需求的急剧膨胀,黑网吧始终处于打而不绝的境地。

      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市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宁波的网吧业发展有着地域不均衡的特点,在北仑、镇海等外来流动人口众多的区域,网吧的经营状况还不错。但在老三区,网吧竞争激烈。”

      这位文化市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由于现行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对黑网吧特别是变相网吧未作出明确的界定,一些人钻法律法规漏洞,对抗国家政策制度,以“茶室”或电脑培训名义变相开设网吧。加上缺乏监管,这些网吧为吸引青少年,多会提供不适合他们的游戏和内容,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不利影响。

      不少正规网吧经营者表示,老三区网吧数量虽然已经饱和,但竞争环境良好。若开到外来人口流动量大的地方,极易遭遇黑网吧的不正当竞争,因此他们在选择新盘网吧时,依旧会选择靠近城区的店。

      专家点评

      网吧行业面临洗牌

      说起网吧行业的明天,超六成网吧业主都觉得这个行业不复兴盛。可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朱美燕却不这么认为:“现在谈网吧行业是否开始没落,为时尚早。从表面上来看,网吧行业的确走了一段时间的下坡路,但这正是一个洗牌的好时机。”

      提到连锁网吧经营,朱美燕说,连锁要求的门槛更高,虽然可以统一经营,资源共享,打响品牌,但从效应看,品牌影响度并不高。

      单纯从经营角度看,朱美燕认为,网吧产业未来发展可能更偏向于主题性,服务更多功能化。“庞大的游戏玩家是网吧的忠实客户,为了更好地抓住与服务这个群体,经营者可以突出游戏主题,推一些特色竞技活动,让游戏玩家体会网吧不仅仅只是游戏的地方,更是一种新兴的交流方式。”同时,网吧能否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也尤为重要。除去游戏点卡及手机话费充值、复印传真业务外,电脑软硬件安装维修、网络监控安装综合布线等高端技术服务,免费网络专业知识辅导等融入日常经营中。

      目前,宁波网吧大都还停留在传统经营,但综合性休闲会所模式已逐步被经营者接受并尝试。

      “其实,带咖啡吧或休憩游玩区的网吧经营方式早已存在,也有一定的消费人群基础。由此,专业沙龙网吧也成了未来一种经营走向,这类网吧将网吧作为日常特色沙龙的探讨地,引导一些专业性走向。相对于传统网吧,专业沙龙网吧是一种大提升,对经营者的专业要求比较高。”朱美燕说,专业沙龙网吧的发展路还远,但却为网吧捕捉上网新群体提供了一条路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