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视野
  • 玉石专家邵志培做客天一讲堂 讲述玉石乐器制作的幕后故事
  • 阅读:
  • 时间:2013-04-07 08:14
  • 来源:宁波日报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陈朝霞
  •   昨天下午,在市图书馆天一讲堂,玉笛、编磬声清脆入耳,优美的乐声回响不绝。玉石乐器创始人、被誉为“民间艺术一绝”的邵志培的一堂《玉石乐器的古韵魅力》讲座,充分展现了玉石乐器的魅力。同时,他还讲述了自己制作玉石乐器的幕后故事。
      邵志培从1980年开始制作玉石乐器,30多年间制作完成了30件精美的玉石乐器,如今被宁波博物馆收藏展示。昨天,邵志培展示历经千辛万苦寻找材料、研究玉石音响学后制作的多个乐器的幕后故事。
      一个青田石高浮雕九龙笛用青田出土的名贵石头制成,据称这种石头至今还没大规模出产。邵志培用它在现场演奏了一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声音富有穿透力,别具一格。
    另外一个古筝是用从一个废弃的矿洞中发现的青田兰花石制成的,筝尾雕有308朵梅花,“因为石头出来以后,发现它上面长了像花一样的一朵朵苔藓,为了还原当时的情形,就在筝尾刻上了梅花。”邵志培介绍,“因为山洞外长着松树和旺盛的毛竹,所以筝头上刻上了三棵松树,筝帮雕的是108棵竹子,把发现材质时的自然环境复原到古筝上了。”
      还有一个“醉石琵琶”,是用邵志培在仙居的一座矿山上偶然发现的石材制成,上面有“龙凤呈祥、松鹤同春”等浮雕,非常精美。邵志培向听众介绍它的来历:“记得当时是夏天,下着大雨,我到了当地农民家里避雨。好客的主人拿了水酒招待客人,我好奇地去看他做酒的大缸和酒槽,发现了一块压酒的石头,便问他:这个石头有多少时间了?他告诉我从老祖宗做酒开始,这块石头用了120年了。因为我对仙居石比较熟悉,后来就以高价把它买回来,把它做成了琵琶。我们在做的时候还可以闻到酒香味,所以取名‘醉石琵琶’。”

     

    天一讲堂奏响玉石之声

    玉石乐器创始人邵志培现场演绎

    来源:宁波晚报      发布日期:2013-4-7     作者:顾嘉懿

      昨天,市图书馆“天一讲堂”请来了玉石乐器创始人、高级美术师邵志培带来题为《玉石乐器的古韵魅力》的讲座。与以往讲座不同的是,除了主讲人娓娓动听的讲述之外,观众们还现场欣赏到了玉石之声。

      玉石乐器自古就有

      有着“中国玉石艺术乐器创始人”之称的邵志培是一位77岁高龄的宁波籍人士。自1986年开始动手研制玉石乐器至今,已成功制作出10多种30多件精美玉石乐器作品,堪称“国宝”。
      邵志培表示,“玉石乐器,不是我们现在才有的,在古代就有。例如磬、埙都是石头做的乐器,商周的时候就有很多”。
      根据邵志培的研究,到了唐朝以后,玉石乐器的种类已经相当丰富,在唐宋诗词中留下了很多描写玉石乐器的语句,比如“残月尚弯环,玉筝和泪弹”、“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里面的“玉筝”、“玉笙”都是玉做的乐器。
      但不幸的是,这些乐器到后来都失传了,“有些作为陪葬品跟主人去了地下,有些在战乱时候被毁坏了。”

      前期准备做了五六年

      邵志培有着30多年研究玉石乐器的经验。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准备做玉石乐器,他经过了五六年的前期准备,学玉石学、学雕刻、学演奏、学乐理,准备充分才开始动手做,数次失败之后,才慢慢摸到门路。“在制作过程中,什么地方应该做多少厚,什么地方应该做多少薄都很有讲究。所以同一种玉石,可以做二胡,但不一定可以做笛子。”
      在1986年成功研制出第一支供演奏和观赏的石雕笛后的数十年中,他以青田石料为基础,用纯手工雕刻、制作、调音,采用传统乐器制作方法和圆雕、浮雕、镂雕、浅刻、镶嵌等多种石雕工艺,相继制作出了小提琴、二胡、高胡、琵琶及仿唐的竖笛、长笛、尺八等多种玉石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

      三十多件乐器都在宁波博物馆

      近30年来,邵志培总共做了30余件精品玉石乐器,这30余件乐器现在都在宁波博物馆长期展览。
      宁波博物馆去年曾为这些乐器办了一个《石韵金声》精品展览,并开了一场演奏会。讲座现场,邵志培特别播放了几段演奏会的视频,让观众有了一种直观的感受,尤其是视频中的高浮雕九龙笛、醉石琵琶等精美乐器让观众倍感惊艳。此外,邵志培还现场演奏了口笛曲《苗岭的早晨》、玉笛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玉石二胡曲《昭君怨》,让观众如痴如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