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宁波保利国际影城天一店正式开业。这是继宁波影都、宁波时代电影大世界、民光电影院后,第四家进驻天一商圈的影城。就在离保利国际影城天一店千米之隔的地方,面积更大、占地5600平方米的UME国际影城即将于今年4月在东渡路的颐高广场开业。目前,宁波市已有25家影院,有4家影院计划今年开业,另外还有7家影院已经与商业地产签约。众多资本逐鹿宁波电影市场,难道说开影院就那么好赚钱吗?
疯狂的银幕
现象:10余家影院在建或待建
小众影院艺术影院都将出现
电影票房的井喷式增长,搅动着影院投资者的兴奋点。“目前业内最热门的话题就是找个好位置建电影院,只要听到哪里有商业地产项目中要建影城,大家就会蜂拥而上,为拿下项目不惜血本。合约一签好,心才会定下。”一位业内人士接受采访时透露,院线老板带着钱去“抢山头”,是眼下最疯狂的现象。由于竞争对手众多,很多新建影城的选址都是商业秘密。人流量大的购物中心等商业地块往往成为投资商的“香饽饽”,以天一商圈为例,曾经就有两家影院同时看中同一地块。
各大影院的进驻和强势扩张,主要看中宁波观影市场的巨大潜力。截至目前,宁波市已有25家影院,其中市区已建有金逸国际影城、海上国际影城、中影国际影城等9家影院。还有即将于今年加入“掘金”战局的的UME国际影城、百老汇影城、文化广场CGV国际影城、万达影城余姚店等星级影院。
此外,宁波市电影公司敲定在江东天伦时代广场开设影院,CGV国际影城已计划在鄞州区和余姚再开两家新影院,大地影院已签约鄞州培罗成广场,博纳星光影院落户北仑银泰城,沃美影城也已经和港隆时代广场签约,据说已有投资商瞄准鄞州区联盛广场,计划新建一家电影院。
不难发现,目前影院的投资热潮虽然仍处于“跑马圈地”、拼硬件的初级阶段,但电影市场定位明确,已经初显细分雏形,即将出现小众电影院、艺术片影院等多层次、多元化市场,比如即将开业的百老汇影院一向坚持关注艺术电影,中韩合资的CGV国际影城将在文化广场店开设4D影厅和情侣厅。
调查
慈溪神话:投资电影院一年回本
投资影院最大成本是场地年租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在宁波进行理性投资的电影院一般三五年就能收回成本。比如 2006年进驻鄞州区的万达影城鄞州店3年就收回成本,而2010年开业的海上国际影城目前也已经实现盈利。在宁波的电影市场,还流传着一个一年内就收回成本的“神话”:2009年开业的慈溪时代电影大世界,年度票房达到1789万元,仅仅用一年时间就成功回本。对投资客来说,只要投资理性,借大型商业广场“靠岸”建影院的风险相比其他一些行业明显要低,而且经过这几年的市场培育,观众的观影习惯已经培养出来了,宁波的电影市场潜力仍然很大。
院线扩张之战向郊县蔓延
电影院的所有制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有国有的,也有民营股份制的,还有中外合资的。不仅国外专业院线,影视公司、地产商都热情高涨地进行影院投资。不少电影经营者已经担心市中心的电影放映市场会出现过度竞争的态势,2009年12月,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出台新政,加大对安装数字放映设备的补贴,鼓励中小城市数字影城建设,于是各大院线的扩张之战,逐渐从市中心蔓延到周边城区。
“2012年新增的3000多块银幕中约60%建设在二三线城市、县级城市。目前个别省的二三线城市票房已经超过中心城市票房。在行业内出现了一批具有地域优势、专攻二三线城市的院线:如浙江时代。”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透露。记者了解到,目前浙江时代院线在2009年后,急速在宁海、慈溪、余姚、镇海、象山、奉化等县市区扩张,票房形势喜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影院经理向记者透露,无论GDP还是人均收入,宁波在国内城市排名都比较靠前,好几个县市均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宁波开拓电影产业发展的基础是雄厚的,在这些县市的中心商业区建设商业电影放映设施,票房效益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疯狂的票房
去年宁波总票房2.3亿元
8年间狂增10倍以上
去年,在“黑马”《人再囧途之泰囧》的高调收尾中,中国电影产业赢得了170.73亿元的年度票房,同比2011年增长超3成。在票房不断刷新纪录的同时,中国的城市商业电影银幕全年新增3832块,平均每天全国新增银幕10.5块,银幕总量增加至13118块,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万块银幕”的电影市场。去年宁波电影院的票房总收入为2.3个亿,共有700万观众走进影院观影。
来自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数据显示,8年时间,电影票房狂增10倍以上。从2005年的1780万,到2009年的1亿,再到2012年的2.3亿,宁波电影院的票房收入年平均增幅在30%左右。2012年全市影院排名中,有4家影院票房超过2000万,第一名为万达影城鄞州店,全年票房5020万元,排名第二的是宁波影都,3050万元,排名第三和第四的时代电影大世界和海上国际影城票房不相上下,分别为2650万元和2600万元。这其中,万达影城鄞州店的2012年总票房位居浙江省影院第一,在全国万达排第六。
宁波银幕保有量未饱和
10万人仅拥有不到2块银幕
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宁波总人口数在800万左右,根据票房计算平均每个人一年看一场电影都不到,只要地理位置佳片子好,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影院。”事实上,从大环境看,中国的银幕量不是饱和的问题,而是极为缺少。电影市场比较发达的美国有4万块银幕,平均每10万人拥有约13块银幕,而去年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每10万人拥有银幕数不过0.41块。而在宁波,加上去年新增的四家影院,目前全市现有25家影院,目前银幕总数有156块,有23037个观影位置,平均每10万人拥有不到2块银幕,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过宁波影院的总体银幕保有量显然并没有饱和。
宁波电影市场增速极快
业内人士担忧“消化不良”
冷静地看,放到全国的格局中,宁波电影业的地位不高。2011年,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是131.15亿元,宁波总票房为1.7亿,2012年,中国电影产业赢得了170.73亿元的年度票房,宁波总票房为2.3亿,宁波总票房在全国的比重仅占1.3%左右,年度电影票房低于一些经济实力不如宁波的二线城市。
在内部人士看来,2.3亿元并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数字,“影院的体积在扩大,票房有增长很正常。”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说,宁波的影院规模档次滞后于同级别城市,在全国二线城市中处于中游,比厦门、青岛略微高一些。
业内人士对近两年增速极快的宁波电影市场仍表示担忧:“我们必须看到在蛋糕扩大的同时,切蛋糕的人也在成倍增长。如果影院过于密集,单座产值在下降,实际上是把蛋糕越分越薄,需求再旺盛的地区也会消化不良。”
在很多人看来,开影院是一件旱涝保收的事。因为影院不需要为某部影片担风险,一部影片不卖座,立马可以换掉,挑卖座的电影放映,投资影院简直“躺着也能赚钱”。事实是这样吗?
地产商是电影票房收入的主要分食者
租金是每个影院不得不提的“痛”。“影院看上去拿得最多(约50%),实际获得的利润并不多,因为它只能拿自己影院的部分,还要分摊到人工、开发商、水电、物业、设备升级改造等成本上。”内部人士透露,在核心商圈,建造一个中等影院的投资成本大致在两三千万,开电影院不是一次性投资,电影院的设备后期维护以及人员开销也占很大一部分。目前一般影院的运营成本大概占到票房收入的15%左右,商业地产开发商是整个电影票房收入的主要分食者,影院年租金占到票房收入的20%左右。现在为了拿地、拿项目,影院给房地产开发商的租金已经超过票房收入的20%,最高的甚至达到了25%。
分账是道复杂的数学题
据介绍,电影从制作到实现票房收入有四个环节,即制片—发行—院线—影院。其中,各环节都有行业内约定俗成的分配比例。按之前的行业规则,扣除掉5%的电影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一般的大片发行方拿剩下票房的43%(如果电影本身是“小片”,不具竞争力,这个比例还可能更低一点),院线拿57%,然后院线再和影院按照协议进行分账。一般来说,在这一轮票房(全部票房的57%)的分配中,影院将获得全部票房的55%,剩下的2%归院线。
制片方的分账比例还受时间段的影响而浮动,去年的贺岁档,分账比例开始有所变动。发行方和院线之间有3种票房分账比例,《一九四二》的发行方与院线票房分成比例将按照3亿票房之内43:57进行,超过3亿则按照45:55进行,票房超过8亿则按照47:53进行,《王的盛宴》分账比例为“首周43:57;次周:41:59;再次周:39:61,直至下片。”只有《一代宗师》与院线维持43%的原有分账比例的协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影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多数影院只能分到一半的票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