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视野
  • 海曙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图]
  • 阅读:
  • 时间:2013-10-25 09:33
  • 来源:现代金报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许玉芬 朱尹莹 薛曹盛
  •   

      “天封塔、鼓楼沿,东南西北通走遍”,这句宁波老话耳熟能详。在千余年的岁月流逝中,海曙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宁波的八大历史街区,七个就在海曙区。如何让这些历史街区在城市变迁中重新发光?

      2005年开始,海曙区对历史街区实施改造。2010年,“月湖盛园”成为国内首个以江南院落为蓝本打造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南塘老街去年1月全新亮相,被打造成以“老字号”为主体的餐饮和文化产业一条街。或许你还在回味鼓楼沿的3D视觉盛宴,这几天,有关城隍庙区域升级改造的消息早已家喻户晓。

      海曙的历史街区改造牵动着每一个宁波人的心。因为在这里,我们见证的是一道道看得见的“风景”;在这里,我们唤醒的是“老底子”的记忆。

      宁波8大历史街区,7个在海曙

      着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

      1986年,宁波市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2005年,《宁波城市紫线规划》在旧城区范围内划定了8处历史街区,其中月湖历史街区、鼓楼公园路历史街区、郡庙天封塔历史街区、秀水街历史街区、伏跗室永寿街历史街区、郁家巷历史街区和南塘河历史街区等7处历史街区坐落在海曙区。

      海曙拥有1190年的历史,底蕴丰厚。这一点,海曙区文广局局长陈建东很有发言权。

      采访地点约在他的办公室。一走进,记者就看到办公桌正前方有一张显眼的《宁郡地與图》,描绘的是晚清时期的宁波城。

      城墙内,屋舍道路、河网码头、庙宇楼台,交错有致;城墙外护城河、码头商船,一片繁华。地图上,宁波很多保留至今的历史古迹清晰可见,诸如鼓楼、天封塔等。

      “宁波八大历史街区,七个在海曙区。毫不夸张地说,很多宁波的‘老底子’都能在海曙寻根溯源。”对海曙的文化遗产,陈建东可谓如数家珍:辖区内拥有全国、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市区级文物保护点92处,文物资源种类位列全市第一。

      十一五期间,海曙区提出了两个功能定位,一个是中心商贸商务区,一个是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

      “历史文化是不可复制的,是‘挖’不走的资源,这就是海曙的竞争力。”他说,这一功能定位给海曙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大拆大建已经不合时宜

      历史街区要进行活态保护

      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一直以来都是个两难命题。在城市化加速推进过程中,如何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让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相得益彰?

      八大历史街区,七个在海曙区。陈建东直言,这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动力。

      那么,什么是历史文化街区?事实上,这是《文物保护法》中法定保护的区域,学术上称为“历史地段”。2008年开始实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历史街区改造,这条路,海曙怎么走?

      这一点,陈建东有自己的观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不同于文物古迹点的保护,是点、面、片、线的整体保护。

      他认为,历史文化街区要活态保护。具体怎么做?

      历史街区的历史建筑不必像文物那样维持原状,可以进行室内的更新改造,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要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要逐步整饬,反对大拆大建。

      事实上,2005年起,海曙区开始对历史街区实施改造。借鉴天津、杭州和苏州等地的做法,采取政府主导和社会化运作的模式。陈建东说,近年来,海曙区不断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区财政直接投入近千万元专项经费,目前全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完好率在95%以上。在此基础上,海曙区充分运用社会资本、社会力量,探索历史文化遗产多元保护机制。

      历史街区改造要处理好民生关系

      形成海曙特色的老城保护典范

      陈建东特别提到,在历史街区的改造中要处理好两组关系。一个是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个是历史街区保护与民生诉求之间的关系。

      “因为体制和运作模式等原因,对历史街区的改造,我们走过弯路。”有些地方在更新中拆除大量老建筑,新建仿古建筑,大量原住民“一刀切”迁到城市外围。结果,老的东西越来越少,没有宁波特色的新的类同的东西越来越多。事实证明,城市发展不能以失去老底子文化延续为代价,大拆大建已经不合时宜。

      说着,他话锋一转,不拆不等于不变,老街区不能游离于现代城市之外独立存在。比如,需要提供必要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要按照现代城市功能需求配置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植入商业办公、休闲娱乐、时尚餐饮、文化旅游等业态。

      这一点,家住秀水街附近的王先生深有体会。“因为地处低洼地势,一到台风天,秀水街一带就积水严重,房屋漏水,出个门都困难。我们都期盼着历史街区改造,早点能过上舒心日子。”

      陈建东说,历史街区改造,不光是文化传承和设施更新,更应该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否则保护就成了一句空话。“对待历史街区,我们要最大程度保留历史街区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依靠老街区、老字号、老传统和老品牌,加大发掘、保护和开发力度,使分散的、隐性的历史文化资源集聚化、显现化,形成具有海曙特色的老城保护典范。”

      

      打造市民看得见的“风景”

      海曙能走能看的地方多了

      “鼓楼沿”这个古老的名字正逐渐向世人展示她独有的“非遗”魅力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格调。

      近几年来,海曙的历史街区改造,对老百姓来说,是一道道实实在在看得到的“风景”。

      吴健立是个老宁波,住在海曙有50多年了。“年轻人都陆陆续续搬到江东、鄞州去住了,我们老人家还是喜欢住在海曙,这里更有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

      他说,这两年来,海曙能走能看的地方多了。现在一到节假日,他都会带着孩子去南塘老街尝一尝地道的“宁波味”或者去鼓楼看一看民俗活动。“时不时回味一下老底子的生活,感觉生活热闹了很多。”

      去年1月,占地约5万平方米的南塘河历史街区一期盛大开幕,成为甬城“老字号”为主体的餐饮和文化产业一条街。

      悠悠的石板路,全新改造的商业街沿河而设,旧式宅院被竹林掩映,传统的老字号商铺,恍然间似乎回到了过去的那些时光。南塘油簪子、慈城四季香年糕、南塘汤团、余姚黄鱼面,这些“宁波味道”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现在,南塘老街的日均人流量1万左右,周末超过1.5万辆,元宵节人流量高达3万;车流量日均900辆,周末1300,元宵节不含路面停车达到2700多辆;每逢周末天晴,商家的接待都达到饱和,经营收入周末一般增长50%左右,元宵节达到200%的增长。

      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旅游产业

      给历史街区插上时尚翅膀

      宁波鼓楼始建于唐朝,是这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因为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以前的鼓楼步行街业态有些不伦不类,缺乏应有的味道。

      去年开始,海曙区政府对鼓楼步行街进行文化环境和产业业态初步调整,今年2月2日全新亮相,更名为鼓楼沿历史文化街区。

      开街仪式上,顾阿姨特意带着6岁的孙子凑热闹,当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有牌坊、有古戏台、两边的商铺没有以前乱了,都是古建筑风格,大红灯笼挂得到处都是,很是喜庆。现场还有民间艺术家捏泥人、画素描,小孙子看得津津有味。”

      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海曙运用现代化的创意手段彰显文化的张力。比如,鼓楼沿历史街区3D灯光秀,很多市民都津津乐道。

      所谓3D灯光秀,就是以鼓楼北城墙为幕布,用多台投影机向上投射反映宁波历史、文化变迁的画面,使观者裸眼就能看到3D的立体灯光效果。在流光溢彩的灯光投影下,鼓楼时而幻化为立体的河姆渡、天一阁、梁祝化蝶,时而幻化为跨海大桥、北仑港,画面立体感强烈。

      鼓楼沿综管办的相关负责人说,现在基本上在节假日或者周末,鼓楼沿就会举办3D灯光秀。中秋小长假,3D灯光秀连着播放了三天,基本上每天能吸引上万市民观看。

      宁波城隍庙启动改造升级

      走亲民路线,聚集人气和商气

      宁波府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是我国目前保存完整、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隍庙之一,是宁波历史文化地标性建筑,也是一座商贾云集、百业杂呈的民俗大舞台。

      前阵子,有关城隍庙改造升级的消息牵动了很多宁波人的心。大伙儿都关心,今后城隍庙要如何升级?

      这一次,宁波城隍庙区域升级改造项目包含七个区块:以城隍庙老庙(又称郡庙)区块为核心,辅以国泰街城隍庙商城区块、亚细亚区块、县学街以南“三角地”地块、城隍庙商业步行街区块、天封塔公园和地铁线城隍庙站地块。

      事实上,国内很多城市都有城隍庙。宁波的城隍庙如何创新呢?采访中,陈建东向记者描绘了有关城隍庙改造的很多设想。

      他说,宁波府城隍庙之所以成为宁波城市文化地标和宁波人心中永远不变的文化记忆,是因为城隍庙区域业态的亲民和文化的雅俗共存,兼具“拜、看、购、吃、玩”等多种功能。“城隍庙的复兴就是要复兴这些功能。这里可以不追求业态和消费的高端,可以与周边的天一广场形成业态和消费的差异。城隍文化核心是要亲民,唯有亲民,才有亲近,才有人气、商气。”

      预计下个月,宁波城隍庙区域升级改造项目的具体方案将出炉,不久以后,一个全新的宁波城隍庙将洗尽铅华,重放异彩。

      

      

      莲桥街历史街区

      这是宁波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极为重要的历史遗存和文化风貌协调区。采取原地保护和迁建修缮相结合的保护开发方案,在迁建院落及新建建筑的布局时,充分考虑了建筑空间的留存。

      莲桥街历史街区有望成为融合历史记忆和城市价值再造,集商业、办公、居住于一体的原味人文艺术院落街区。目前莲桥街历史街区一期完成主体建筑工程建设,正在招商。

      秀水街历史街区

      该街区形成于宋代,街区南侧在宋代为贡院,与街区的东侧,即现在的中山广场处郡学和孔庙合为一体,区域内有桂芳巷陈宅、倪氏桂花厅、秀水街吴宅、孙家巷孙宅、横河街鹤年坊以及广仁街的白衣寺等。

      今后,秀水街历史街区将以居住功能为主导,采取渐进式逐步逐片整治模式,保存活态历史街区。这是宁波目前为止第一个采取不拆方案进行改造提升的历史街区。据悉,目前保护规划方案的初稿已经完成,即将公示。

      月湖西区历史街区

      这是宁波现存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老街区,距今1300多年历史。上个月底,《宁波市月湖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公示,114处历史建筑建议纳入保护范围,最大程度保护历史街区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今后,这里要打造成具有宁波传统文化和历史特点的高品质人文博览、文化交流、宜居生态、商业休闲、创意旅游社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