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视野
  • 走在成长的道路上
    宁波博物馆跨入“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图]
  • 阅读:
  • 时间:2013-01-15 08:30
  • 来源:中国文化报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
  •   2012年11月,开馆仅4年的浙江宁波博物馆荣获了“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迎来了她发展的又一里程碑。究其原因,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单霁翔曾表示:“从高品质运作的宁波博物馆,我们看到了中国博物馆发展正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以宁波博物馆等为代表的我国地市级博物馆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对我国博物馆整体水平的提高及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这是对宁波博物馆的肯定,也是宁波博物馆坚持自身发展之路、跻身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最好总结。

      扎根本土,展现宁波之美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心脏和精神的信标,她在时间上浓缩了一个城市的前世今生,在空间上汇聚了一个地区地域特色、文化生活和民俗风情。宁波博物馆开馆伊始就强调扎根本土,通过展览、活动乃至建筑来展现宁波7000年历史文化、演绎宁波之美。

      宁波博物馆是“宁波十大时尚文化地标”建筑之一,风行的时尚和浓重的历史在这里融合。其建筑本身就将宁波的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半山半房”是江南的风景,单体组群营造出宁波历史文化街区的氛围和园林建筑一步一景的意境,以宁波慈城瓦爿墙技术和“收集历史”的旧砖瓦构筑的建筑外墙是宁波传统和历史的再现,而毛竹肌理的清水混凝土墙则是江南宁波的韵味。这让宁波博物馆本身也成了一件艺术展品。普利策奖——这就是对宁波博物馆建筑及其建筑师王澍的肯定。

      馆内主题陈列“东方神舟——宁波历史陈列”以宁波作为始发港之一的“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展现了7000年来宁波的历史发展以及浙东文化、佛教文化、商帮文化、藏书文化。专题陈列“‘阿拉’老宁波——宁波民俗风物展”则让老宁波人在幽深光滑的青石路、朴实凝重的老房子、灵秀生韵的骨木镶嵌中寻找到生于斯、长于斯这令人魂牵梦绕的回家之路。

      放眼全球,演绎多元文明

      “以博物馆为平台为公众展示多样化文明”是博物馆界的目标,“以展陈为中心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各博物馆的共识。宁波博物馆根据自身特点,提出了“有展要常新,凡展求精品”理念,按照“天下文物资源为我所用”的思路,积极引进各种临特展,不仅从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国内著名博物馆引进精品展览,而且逐步向整合展览资源转变。

      “皇家珍宝——故宫御用金银器展”“流光溢彩——近代欧洲玻璃陶瓷精品展”“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珍宝展”“仁和万寿——乾隆诞辰三百年颐和园文物珍宝展”等是引进国内著名博物馆展览资源的经典案例。“首阳吉金——胡盈莹、范季融藏中国古代青铜器展”“2011世界舞美大师李明觉舞台设计回顾展”等是利用国内外宁波籍收藏家、艺术家资源的范例。“19至20世纪波兰油画展”“和谐之彩——纪念中墨建交40周年墨西哥现代艺术展”等则是宁波博物馆搭建“宁波国际友好城市博物馆联盟”之后,与国外博物馆交流的集中体现。

      宁波博物馆以广阔的胸襟和开放的视野弥补着自身藏品的不足,以独特的方式演绎着全球文明的多样化。

      创新先行,开启宁博模式

      创新是发展的永恒动力。正是因为年轻,才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才敢于不断改变突破自己。年轻的宁波博物馆坚持让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吸收、转化国内外博物馆经验、理念,发挥后发优势,坚持要求自己始终站在全球博物馆理论的最前沿,并持之以恒地加以实践,通过多项创新,开创了独具特色且符合宁波实际的“宁博模式”。

      市、区两级共建共享博物馆模式实现了藏品等多项资金的全面整合,避免了重复投资、重复建设,这是创建模式的创新;开馆之日即举办“携手2010:宁波国际博物馆高峰论坛”,实现了宁波博物馆的高起点亮相,这是开馆模式的创新;2010年,在上海举行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期间,宁波博物馆以地区博物馆和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专委会的双重身份举办了 “博物馆志愿者开放论坛”,这是博物馆志愿者模式的创新;宁波博物馆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共建了国内首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领域的国家级学术平台“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这开创了国内地方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权威学术机构共建共享的先例……

      宁波博物馆还认识到“博物馆是博物馆人的,也是公众的,归根结底是百姓的”,认识到“百姓博物馆”中的“百姓”担任的不仅仅是观众的角色,还应该是博物馆建设管理的参与者,博物馆应该是“百姓”参与的博物馆。因而构筑了畅通的馆民双向交流渠道,利用海外“宁波帮”捐赠资金成立宁波博约博物馆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博物馆开展相关工作,专业化、国际化、社会化志愿者队伍业已成为宁波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先后有600余名社会志愿者在馆内注册服务,工作岗位涵盖后勤保障、前台服务、讲解接待、联络宣传、展览设计、活动组织等多个领域。发起成立中国博物馆协会志愿者专业委员会,并逐步完善、建立中国博物馆志愿者管理规范和服务标准……

      这些先进理念的支撑让宁波博物馆实现了全范围的长足发展。“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一个标杆,它丈量出了宁波博物馆发展的脚步。“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一种鼓舞,它激励着年轻的宁波博物馆超越“一级博物馆”标准,走向“百姓博物馆”的终点。

      培养习惯,凸显社会效益

      成为“百姓博物馆”是宁波博物馆的办馆理念,“惠民、悦民、智民”是宁波博物馆的核心定位,“让参观博物馆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习惯”是宁波博物馆所追求的最为朴素,也是最为崇高的目标。

      宁波博物馆不仅通过展览、活动乃至建筑,展现宁波7000年的历史文化,而且变“坐等上门”为“送展进门”,“宁博之约”流动博物馆已先后深入学校、社区、部队、企业、福利院、偏远山区等百余次,“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流动博物馆爱心行”多次走进宁波聋哑学校、宁波达敏弱智儿童学校、宁波恩美福利院,为特殊儿童送去博物馆文化。

      “宁波博物馆:一种新型休闲生活方式”,这是宁波博物馆在“百姓博物馆”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要超越“一级博物馆”的标准,跨越“百姓博物馆”新高度,把宁波博物馆打造成为休闲博物馆。“早晨,你可以来到博物馆参观,然后到报告厅听取有关讲座;中午在餐厅用餐后可以继续参观,也可以参与由博物馆组织的、有专家指导的各种现场体验活动,如绘画、雕刻、制陶等,作品可以带走或由博物馆邮寄回家;累了,可以到休息厅、咖啡馆或酒吧稍事休息,晒晒太阳、聊聊天;傍晚,可以逛逛书店和纪念品商店,把此次博物馆之旅的美好回忆带回家,为市民构筑起一种从早到晚浸泡在博物馆的新型休闲生活方式。

      宁波博物馆将肩负起引导公众合理利用闲暇时间,以促进个人全面健康发展的重任,让现代人在闲暇时间里获得心灵的滋养,满足其求知、审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成为极具吸引力的公共文化休闲空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