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仁年介绍自己的画作《大唐天子击鞠图》。
赵仁年是沪上中国画名家。明天,他的中国画展将在天一阁开幕。
这是赵仁年的画作之一《大唐天子击鞠图》。一代帝王李世民在鞍马上气势强悍而果断,另一个主角是当时还是才人的武媚娘,骑姿玲珑矫健。
这幅画有个典故。吐蕃向唐太宗进贡的一批马,没有人能够驯服。武则天知道此事后,毛遂自荐:“我能驯服。但请皇上赐三物:马鞭、铁锤、匕首。驯马,先用马鞭打它;不服,就用铁锤接着锤;还不服,则用匕首杀了它。”
“我当时想,武则天能驯服马,那她是不是也会马球呢?”凭着想象,赵仁年就画了这幅让他颇为得意的《大唐天子击鞠图》。昨天,在接受采访时,他向记者介绍了当初创作这幅画时的情况。
而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孙克却从这幅画中看出了另一番意思,“唐太宗怎么都没料到,这位与他争夺马球的武媚娘,竟能成为大唐女皇武则天。画作的内涵十分耐人寻味。”
事实上,赵仁年中国画中所绘的古代人物,无论是陶渊明等文人墨客,还是李世民、武则天等一代帝王,都能“得其形而传其神”,流露出浓郁的中国古典文化的人文精神。赵仁年对中国画创作有这样一句总结:60岁之前都是在付学费,60岁以后才是“像蚕一样吐丝了”。
赵仁年曾从事连环画创作多年。“我们称连环画为‘不动的电影’。一部电影通常都是集体创作,凝聚着很多人的智慧。但连环画就不同了,无论是人物、造型、道具还是背景,都是一个人创作而成。我现在画画从不需要模特,所有的人物形象都在脑海中。说白了,构思,其实就是一种长期积累。”赵仁年说。
画中国画,光有美术基础是不够的,还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除了创作连环画,赵仁年也博览群书,“不看书,不了解历史,不知道典故,也就没有了灵感。”
此次展出的《虎溪三笑》,画中人物古朴、古松参天、云水流动,充溢着宁静自然的雅韵,有一种天人合一的东方文化之美。这幅画同样出自一个历史典故。东晋时期,享有盛名的净土宗慧远法师在寺中专注修行30余年,送客从不越过寺前的虎溪。有一天,陶渊明与简寂观道士陆修静同时造访,三人性情相投,谈起话来欲罢不能。慧远送他们离开时,不知不觉破了戒,越过了虎溪。
“传统中国画是一门综合艺术,美术、书法、诗词、篆刻,多种因素融合在一起。”赵仁年说,“我们画的,是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