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他是海曙区区长;在网络上,他是拥有近24万粉丝的“微博达人”。或许没有人比吴胜武更适合讲演“微博时代的社会管理”这样的话题。“开了微博,确实增加了很多工作量”“现在真怕说错话”……昨天下午,吴胜武来到宁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与市民分享他的“织”博心得。“我觉得,微博其实是一种形式、一种工具,最本质的问题还是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民群众的呼声。”吴胜武说。
讲座前半小时,市民们坐满了所有走道加座,期待在“线下”也能延续与一区之长的交流。
和网上表现的亲和形象一样,吴胜武没有板起脸搬套话,他甚至希望能在现场边走动边讲。他侃侃而谈,从“本拉登之死”,到最近的“微笑局长”事件,接连的段子、视频、幻灯片中,听众们分享到这位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对于微博的解读、感悟与反思。
毫无疑问,吴胜武的微博获得青睐,与他学历背景和此前的市信息产业局局长经历分不开。然而,他对网络的认知却足以让更多的官员借鉴。
“我感觉中国人对互联网的热情非常高,这不仅仅体现在年轻人身上,包括我的父母。他们60多岁了,每晚必修课是在网上跟朋友打麻将,如果电脑坏了,马上会催我去修。我儿子只有5岁,见我回家首先管我要手机,他要上网玩游戏。”吴胜武笑侃道。
现在,全国每2.5人就有1人是网民,每4人就有一人是微博用户。“不管认不认可,它已经在那里。我们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很多工作的开展,也就必须要贴近这种实际。”
吴胜武说,这种实际,是微博以它独特的功能和传播特性改造了舆论场。“我经常看到一些粉丝在我微博里评论来评论去,就形成了新的讨论话题。”
更有意思的是,他说,“我的粉丝与粉丝之间互相都认识了,还经常不定期在线下聚会。他们还来邀请我,我想如果下回有机会的话,倒是很想去参加一次,一起交流交流。”
吴胜武意识到,在微博上发言并不轻松。
他注意到,和以往群众写信来电不同,现在微博发帖,最大的变化是“增加了很多围观的人”。“现在很多人在边上看着,看我怎么回答,这确实也是一个考验———现在真怕说错话。”
“但是我觉得有另外的好处,压力大了,我们处理问题的速度也快了。现在没机会让你拖。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公众对公权力监督的期许。”
然而,实际操作过程中,他还是有别人不易碰到的苦衷:“每天有很多人发帖给你,如果你不回复,他责问你为什么不理他,区长架子太大;可是你如果回复他,他又质问‘你这个区长怎么这么闲,整天挂在网上’……”
就像网友指出的,社会问题不能单靠一个微博控的领导干部。面对更为多元的利益诉求,吴胜武也开始尝试建立制度化的方式应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去年全省首个集体上线的政务微博群———海曙区政务微博平台正式开通,海曙城管、公安等近50个部门、街道及个人微博进行“联合办公”。今年这个政务平台,还获得了新浪的“浙江政务微博10佳”。
吴胜武从来没有幻想开了微博就万事大吉。他说,微博问政的目的应该定位于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有了政务微博,不一定能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没有政务微博也不一定办不好。能不能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才是问题的关键,最根本要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也就是要加强现实问政,微博问政才能成功。”
吴胜武还给全区领导干部开会指导大家开微博。“我经常倡议我们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要学会写微博。这样你在写公文的时候,就会特别简洁。同样一个事情,就尽量用少的语言表达。”
在演讲中,他还特别提到一位从未谋面的网友。“他叫‘独立观察员’,他经常在微博上跟我交流,反映很多问题。我想,面对难题,就像对老婆一样,不管他说得对不对,听着就对了。其实,他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种批判性的态度,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注意到容易忽视的问题。”
“我觉得,微博其实是一种形式、一种工具,最本质的问题还是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民群众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