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视野
  • 四明内家拳“非遗”盼扶持[图]
  • 阅读:
  • 时间:2012-07-06 08:48
  • 来源:宁波日报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朱军备 续大治 毛伟亮
  • 鄞州五乡中心小学将四明内家拳引入校园
    关于内家拳的书籍杂志等资料
    师徒练拳
    夏宝峰指导学生练习内家拳
    内家拳传承人夏宝峰

       一种拳术,曾用于抗清复明,并在寺院中操练,在家族内传承,一度竟然在江湖上销声匿迹,如今,被列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保护,成为中华武术十大门派之一,但要真正发扬光大,还需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加以扶持。

      这就是源于宁波的四明内家拳,一个武术的传奇故事———

      几番传承一度失传 内家拳源远流长

      武术又称国术或武艺,其内容是把踢﹑打﹑摔﹑拿﹑跌﹑击﹑劈﹑刺等动作按照一定规律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种攻防格斗功夫﹑套路和单势练习。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所谓内家拳,原本只是一种具体的拳术,昔日也称剑术,俗名鹅头颈拳。内家拳这一名称最早出自清初浙东学派创始人黄宗羲,他在康熙八年(1669年)撰写的《王征南墓志铭》一文中,对中华武术分为内外两家作了阐述:“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黄宗羲不但将内家拳与少林拳并称,而且言辞之中还褒扬了内家拳“以静制动”的特点和优势。

      内家拳的两位大师张松溪和王征南,都是宁波人。宁波古称四明,按黄宗羲的说法,内家拳起源于宋代的张三峰,百年之后流传于陕西,后流传到温州,嘉靖年间再传至宁波的张松溪,“松溪之徒三四人,而四明叶继美近泉为之魁。由是流传于四明。四明得近泉之传者,为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其后,陈贞石传至夏枝溪,单思南传之王征南。

      黄宗羲早年参加抗清运动,曾有一段“游侠生涯”。他与反清复明的志士、内家拳传人王征南交情颇深,可谓英雄相惜。反清复明失败后,黄宗羲返回家乡,在宁波城西的白云庄开塾讲学,在乡间行走。可能在这段时间,他结识了侠肝义胆的王征南,还让儿子黄百家拜其为师,学习武术。而据考证,当年学武地点可能选择在不易被人察觉的铁佛寺。

      铁佛寺,是一代大儒、《三字经》的作者王应麟的家庙,坐落在今鄞州区五乡镇同岙山谷。公元1360年,一座3米高的铁制坐像安放在此,寺院也因此名为铁佛寺。600多年以后的今天,原来的铁佛虽已不在,但寺院大殿门口还有一块石刻莲花座留存。王征南出生于奉化,后来定居鄞县。他从小就跟随武当派大拳师单思南学艺,而单思南是太极拳南派创始人张松溪的弟子。

      王征南死后7年,黄百家根据师傅所授,著有《内家拳法》一书,该书也是有关内家拳的最早史书。据资料记载,王征南一生收徒不多,内家拳只授给了黄百家,遗憾的是到黄百家手上没能传播下去。黄百家在他写的《王征南先生传》中沉痛地说:“余既负先生之知,则此术已成广陵散曲矣,余宁忍哉!”按此说法,内家拳从此失传了。

      另一方面,历史上内家拳在武术界声威远播,但由于在反清复明的宁波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内家拳的高手,所以清王朝下令禁止练习内家拳。

      这样一来,武术界和学术界都曾以为内家拳已经失传。后人曾将近似于内家拳的太极、形意、八卦等拳术归为“内家拳”,有别于以少林为代表的外家拳。

      少年学拳中年著书 夏宝峰矢志不渝

      奉化溪口,有一条水质清冽的溪水,名叫剡溪。沿剡溪溯流而上,有一个叫剡源的地方,古朴苍郁,仿佛“世外桃源”。上世纪70年代,剡源的夏家生下一男婴,取名为夏宝峰。夏宝峰到了上学年龄,父亲告诉他:阿拉祖上都是开教房的,这祖传的武艺不能丢,你也可以练武术了。

      1988年,奉化发大水,某一天,祖母拉着夏宝峰的手,来到挂有一块“宜其家人居”匾的祖屋,从一个墙角,挖开一块砖,自里面拿出10多张发黄的地契和几本古籍来。祖母说:“这是你爷爷生前埋下的,地契背面记着内家拳拳谱。因为,你爷爷不愿张扬,同时也怕内家拳从自己手上失传。”

      据祖母和父亲讲,夏家祖上有一位太公,是天地会里的人物,曾得到同宗族人、内家拳宗师张松溪的第4代传人夏枝溪的真传,到夏宝峰的爷爷夏明土,已经是第11代了。

      为了读懂“地契拳谱”———《示后昆篇》、《源流》,夏宝峰向前辈们请教武功,读书之余还带上干粮外出拜访与内家拳有关的老人,从他们身上学到一招半式。但这些老人大多年迈,虽功夫尚存,除了再次印证内家拳的存在之外,仍然无法破解拳谱之谜。

      年长之后,经过数年揣摩,又经父辈的帮助,夏宝峰终于发现,爷爷所记的拳谱,用了许多比喻手法和浙东方言。不过,有些地方,他仍是看不懂,感到深奥无比。

      拳术需要研习,但生计也要解决。后来,夏宝峰与朋友一起做起了服装生意,但他边做生意,边研习拳谱。一次,他从新昌外婆家的一位亲戚的散打动作里,联想到祖传的拳谱里面说到的数字。回家后,夏宝峰几天几夜没有睡觉,终于化繁为简,悟出内家拳的要义所在:从复杂的武术招式中,思考人运动的基本轨迹,拳谱中只用了4个字来概括,即“十二成一”。

      在研读典籍时,夏宝峰得知王征南反清失败后曾于宁波城东15公里的五乡镇同岙村结庐隐居,在旁边的铁佛寺教黄百家习练武功,王征南死后,其墓安于同岙村。夏宝峰便多次前往寻找当年遗存。

      2003年的清明,夏宝峰与朋友去铁佛寺,到山岭之上寻找墓葬,碰到一名专门来中国寻访内家拳的日本人。当得知夏宝峰会祖传的内家拳时,日本人开出了10万美元的价格,要求把全套拳术教给他,夏宝峰当即拒绝了。这天晚上,回到家中的夏宝峰辗转反侧一夜未眠,他想,传祖的内家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一定不能丢在自己手里。此后,他关掉了在轻纺城的4个服装摊位,一心研习内家拳。

      2003年6月,夏宝峰还到铁佛寺向僧人传授内家拳,以恢复该寺僧人以武健身的传统。第二年,在铁佛寺里,夏宝峰邀请了包括宁波市武术协会主席在内的各路武林高手,共同观看内家拳表演。

      2004年4月28日,以“挖掘宁波文化遗产,弘扬四明内家拳术”为己任的宁波武术协会四明内家拳分会正式成立了,夏宝峰当选为会长。从此,四明内家拳从“地下”登上台面,一时令武林震动。

      同年6月3日,宁波市武协四明内家拳首届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白云庄举行。被尊为武林泰斗的李连杰授业恩师、中国武协副主席吴彬先生说:内家拳是中华武学的精萃,是一点就通的东西。挖掘、整理、继承、发展内家拳术已成为今日武术界的当务之急。国际文化交流教授乔然认为:除了内家拳,没有任何一种拳术有那么多的哲学道理。它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得最好,它更能代表中国的武学文化。

      专家的肯定,令夏宝峰信心倍增。他一边招学员学拳,一边继续挖掘、整理和研习濒临湮没的本地拳种,终于在2007年出版了《内家拳学》。我市文史学者张如安在该书的序言中称,《内家拳学》一书的整理、出版,是夏师傅深入挖掘武学遗产、重振四明武学的又一重要努力。大量弥足珍贵的资料都是首次公开面世。现身说法的“身证”与挖掘整理的“史证”相结合,传奇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构成了《内家拳学》一书的重要特色。

      阴阳兼修以柔克刚 中华武术之精粹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白云庄附近的武馆———绳武堂。几名学员正在练拳,一招一式尽显“攻之则所当必靡,守之则无隙可乘”的拳法特点。其中,不时地为几名学员示范招式的男子,就是四明内家拳的第13代传承人———夏宝峰。

      内家拳有多厉害?天一阁藏《宁波府志·张松溪传》记载了明代内家拳宗师张松溪在迎凤街一酒楼击败少林僧兵的一件事:“一僧跳跃来蹴,松溪稍侧身,举手送之,其僧如飞丸陨空,随重楼下,几毙,众僧始骇服。”

      内家拳认为,拳术就是关于生死存亡之道的学问,它极讲究修道养生,用活动筋骨、锻炼形气最简易的法式,从人体的上下左右前后6个方向,用肢体的屈伸扭转,配合气血运行的轨道,调节人体血液循环,达到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目的。

      夏明土先生的《行字拳书》中称:“其会聚了法(阴阳)、理、医、易、兵五事为一体,知之修炼,天地生杀之机,阴阳造化之理,妙用真功,包涵总括,尽收其中,实为天地所珍秘,进则可为治国平天下之用,退则当作修身齐家之策。”据夏宝峰说,先贤认为内家拳的功效在于补先天的不足,补后天的亏损。可以说,它既是一种具体的拳术,又是一门精湛巧妙的综合艺术。

      浙江省国际传统武术比赛册子中介绍了关于内家拳的一种比较权威的说法:被湮没了300多年的内家拳,自近年在宁波“现身”以来,对于继承武术传统、丰富全民健身活动方法,以及解决武术史中悬而未决的疑案、研究武术技术发展脉络等都有重要价值。

      据夏宝峰整理,内家拳拥有落路架、顺风垂、推板手、陀杀刀、醉八仙、雷公飞行腿、三十六计拳等精彩技法,共15个套路。每个套路又有几十个不等的动作,如顺风垂有45个动作,推板手有52个动作。一个优秀的内家拳学员,潜心学练四五个月,就能把一块砖劈成八块。

      2008年,内家拳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原申报时的“四明内家拳”,正名为“内家拳”,这标志着以夏宝峰为掌门的内家拳,完全可以与其他拳种一竞高下。

      去年,《国家地理》杂志以《神秘中国武林十大门派》为主题,将内家拳列入其中,并称之为:秘传内家拳,刚柔兼济,一发制人隐遁尘世,拳起布衣五路拳法,一战成名点穴秘技,再现人间拳中“广陵”。其他门派有护国少林、谜拳武当、深藏咏春、鹤影禅宗、太祖长拳等。此外,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组曾为内家拳拍摄了30分钟的专题片。

      弘扬武术保护“非遗”

      发扬光大盼扶持

      经过夏宝峰的倡导、推广和培养,如今,在宁波已有2000多人专心学习内家拳,热心传授的骨干有30人左右。美国百花研究社多次来到位于海曙区白云庄社区的四明内家拳总部,观看精彩的内家拳表演。而市老年活动中心开课的健身类课程中,也把四明内家拳列入其中。

      内家拳也受到海外人士的亲睐。2005年,四明内家拳被列入了宁波市首期涉外武术教练员培训班教材,使这个宁波人自己的拳种、这枝武林奇葩得到广泛传播。至今,已有西班牙、荷兰、日本、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的武术爱好者来到夏宝峰开办的武馆学拳。

      更令人欣喜的是,四明内家拳已被列入全国性武术比赛的一个项目,多次参加浙江国际传统武术比赛并获大奖。2005年,来自法国、日本、美国等12个国家、地区的300多名武术爱好者和国内12个省市的2500余名选手同台竞技,在“女子象形/内家拳组”中,组内年龄最小的伍清清一举击败了练武多年的其他“武林高手”,夺得该项目的套路冠军。在2007年的武术大赛上,宁波队员取得了28块金牌、12块银牌、1块铜牌的好成绩。四明内家拳令人刮目看! 

      2009年起,鄞州五乡中心小学将四明内家拳引入校园。现在,每天上午9点,该校操场上,1229名学生在教练的指导下,穿着练功服打内家拳,一招一式,虎虎生风,场景壮观。

      在四明内家拳中,原有一套能使人强身健体的24式落路架拳式。接到五乡中心小学的邀请后,夏宝峰把这套24式拳架进行了细化,根据未成年人的特点,编成一套有30多个动作的内家拳行拳操。学校体育组在拿到这套内家拳行拳操后,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先组织3至6年级的50多位小学员开展内家拳操的教学,从2009年5月开始在全校推广。同年10月,五乡中心小学还被授牌命名为“四明内家拳教学传承基地”。

      该校校长李凌辉说,学生打内家拳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强身健体,内家拳要用气,练的是内功,这个过程是慢慢来的;二是,精神层面上的,内家拳的“要字决”里有“敬、勤、紧、径、切”等,这些可与学生的为人处事相结合,上升到文化、道德层次。

      五乡中心小学把四明内家拳引进校园的做法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目前“哲学与体艺完美结合的四明内家拳进校园研究”已被列为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同时,我市其他学校也开始引进四明内家拳,如北仑泰河中学已于近期开课。  

      据李凌辉透露,今后,五乡中心小学将把目前在练的这一武术套路进行改良,增加新内容,并更新配乐,时间上将从现在的3分钟增长到5分钟。另外,还计划在校内设立“四明内家拳考级办公室”,鼓励和方便学生考级,以提高武术水平。 

      综上所述,内家拳是中国武术的精粹,其文化含量绝不亚于少林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武术上的体现,是浙江本地的优秀拳种。内家拳出名于宁波,发祥于宁波,重现和重振于宁波。鄞州五乡镇、宁波铁佛寺,现已成为“中国内家拳传承基地”、“教学训练基地”。目前,内家拳正在申报国家级“非遗”。

      不过,内家拳在传承中也遇到不少困难。夏宝峰坦言,靠开武馆的收入很微薄,场地的租金一年就要10万元,不得已在楼下开了一家特产店,想“以商养武”,但精力分散,收入也不多。目前,他已将所有收入都投入到武术的教育、研究上去了。另一方面,随着内家拳影响的扩大,现在找他学拳的人越来越多,但他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而内家拳专业教练人才严重缺乏。

      如何让内家拳这一优秀的拳种进一步发扬光大?前几年,鄞州区五乡镇政府曾打算建造一个内家拳博物馆,可行性方案也做了,但因种种原因,这一美好的设想至今还搁置一边。

      武术研究人士建议,宁波完全可以建造一个内家拳博物馆,也可举办国际武术节,以此传播宁波的武术文化,将内家拳打造成为宁波文化的又一张名片。另外,内家拳的传奇故事,也是文学创作、影视制作的上佳题材。四明内家拳,期待更辉煌的明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