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章灿在讲座中。
如今,新新人类喜欢用“火星文”,说话时中英文夹杂,他们是否还有必要学文言文?昨日,著名学者、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程章灿做客宁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为市民开讲,分析了古老的汉字面临的新挑战,并解答了相关的应对问题。
不必排斥中英文夹杂
当今社会,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多年轻人在讲话时渐渐出现中英文夹杂的习惯,甚至有人以此为时尚。程章灿认为,不要对于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包括中英文夹杂这种现象过分排斥,“中华文化是极具包容力的文化,我们五千年文化发展的经验就是把外来文化融合到自己的文化当中,为我所用。其实,外来的文化也可以丰富、加强我们文化的生命力。”
程章灿解释说:“这事不要着急,给他一点时间,给历史一段时间,慢慢地会有一个方向出来。最终,会少部分留下来。我们西化了多少年?100多年了,真正带英语的词非常少。有营养的东西都可以吃,吃了之后,我们要相信中华文化的胃会消化得了的。”
“火星文”是一种创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年轻网民为求彰显个性,开始大量使用同音字、音近字、特殊符号来表音的文字。由于这种文字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文字相比有明显的不同,文法也相当奇异,所以被称为“火星文”,意指地球人看不懂的文字,并成为中文互联网上的一种普遍用法,还逐渐向现实生活渗透。
程章灿说:“我也注意到了,包括微博上,年轻人创造了一些新的符号来表达他们的情绪,比如囧字,我对此持开放的态度。有时,巧妙的火星文甚至是中国文化向外发挥影响力的重要表现,可以看作为一个文化实验,我对这个也不担心。”
看古代小说也是学习
在学校中,不少孩子表现出了厌学文言文的现象。如今,孩子们是否还有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怎么样能让孩子学好文言文?程章灿认为,学习文言文是必要的,“这是继承和光大我们祖先丰富的文化遗产的必要条件”。
至于如何学习,他建议说:“首先看小孩的兴趣,如果孩子喜欢诗词,我建议让他背一些诗词,不一定要求百分之百地理解。没有人生经验原本就很难理解,但先背下来,对于文言文的理解是有好处的。如果对于诗词的兴趣不大,我建议看看小说,不一定是看《红楼梦》,也可以看《三国演义》,不完全是白话的,也不完全是文言文,基本上不要太多解释就能看懂,多懂一些就理解得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