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媒体视野
  • 打海盗的宝顺轮船员工资条 虞洽卿证婚的结婚证书
    185年前建的安澜会馆昨天开始对公众开放[图]
    里头藏了什么宝贝 记者带大家看看去
  • 阅读:
  • 时间:2012-12-11 08:45
  • 来源:都市快报来源: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作者:韩宇挺
  • 后人所作明州港繁荣图

      
      南北会馆把江东区变成黄金地段

      那个时候的宁波市区,就有福建人的闽商会馆、广东人的岭南会馆、山东人的连山会馆、安徽人的新安会馆等。

      为了与外商抗衡,清道光六年(1826年)宁波南号船商,出钱盖起了1700平方米的安澜会馆(意为安定波澜),世称“南号会馆”,与1853年建的庆安会馆并称“南北号”。庆安会馆专做北方生意,比如齐鲁大枣、大豆、马铃薯、小麦、玉米、地瓜、棉花之类;安澜会馆专做南方生意,主要的货物有泉州帮和厦门帮经营的砂糖、谷物、木材、藤材、杂货、干果,兴化帮(莆田)经营的生鲜、桂圆。

      “南北号”所在的江东区原本没什么人气,后来因为商船停泊,成了商人们抢着开店的黄金地段(两会馆历史上距离二三十米,2000年因为工程建设市政府把安澜会馆的一砖一瓦迁建到庆安会馆南侧,之后就没单独开放)。

      两馆既是宁波商人的聚会之地,同时也是祭祀妈祖的场所。

      有人要奇怪,妈祖文化福建一带多,怎么宁波也有?

      原来从唐宋年间开始,福建人跟宁波人就生意往来密集,也把北闽人的妈祖信仰带到了宁波。

      到清咸丰、同治年间,宁波已建了130多座供奉妈祖的天后宫。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九月初九,宁波人会把妈祖像从庙里抬出来,沿着闹市区走上一圈,保佑圈内的百姓在海上平安。

      那时有钱人家流行往会馆送匾额,就像现在送锦旗,比如安澜会馆内展出的“海天众母”,都是为了讨个好彩头。

      自古“无宁不成市”,作为商帮之地,宁波市区现存三座老会馆——钱业会馆、庆安会馆、安澜会馆,前两家会馆知道的人很多,第三家没什么人知道。

      会馆,对于宁波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标记。

      明清时期,全国各地来宁波做买卖的生意人有很多,老乡或者同行就会盖一个会馆,用以集会之用。

      为了商业竞争,宁波人的安澜会馆与庆安会馆,史上合称“南北号”。

      当年“南北号”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宁波商界带来波澜。

      从昨天开始,安澜会馆单独对市民开放了,今后,这里将长期展示宁波的会馆文化和妈祖文化。

      黄浙苏馆长、副研究员黄定福、林士民研究员,为了展览,准备了足足一年。

      昨天,黄定福带着记者,对安澜会馆做了一次“探营”。

      请会馆开结婚证明是很有面子的事

      在安澜会馆里,还可以参观当年的“公行先生”室、司账室和议事厅。

      什么是公行先生?黄定福说,宁波的会馆推举会行业内的长者当号长,同时高薪聘请有名望的乡绅当“公行先生”,也就是职业经理人的角色,专门跟官府打交道,联络感情,保证自己人在生意上不受欺负。

      司账室,类似现在的财务办公室,会馆所需日常经费,南号是从每家木行的进口额中抽取厘金,足够一年四五万元的用途;北号规定每只船往返一次,缴纳60银元,充作会馆事业基金。司账(会计)把一天内的收支账目都记录下来,月终核实,账目做得清清楚楚是宁波人做生意的特色。

      安澜会馆当年还做社会公益,1944年请了校长、老师6个人,成立了庆安小学。教职工的薪水和学校的开支,都由会馆报销,从不向学生收学费。

      黄定福说,根据宁波人在上海的规矩,能进会馆的都是生意人,入会还得交会费,这性质跟现在的商业会所差不多。

      安澜会馆展厅有一张宁波人民国30年在上海见证的结婚证书,新郎新娘是卢耀祖、许林花,证婚人是鼎鼎大名的虞和德(虞洽卿),他是上海总商会的会长。连结婚都得找会馆来开证明,可见当时商帮的地位。

      1个银元=普通市民1月生活费  “宝顺轮”船长月薪400银元

      议事厅,是商人开会的地方,现在的安澜会馆楼上楼下有两间,楼上大厅是用来开大会的,能坐四五十个人。

      北号议事厅曾商议过一件大事。

      1854年咸丰初期,海上盗匪横行,宁波商船时常遭受损失。慈溪人费纶鋕、盛植琯和镇海人李容跟商帮们商量之后,筹集了七万两银子,买船的经费由官商各出一半,向英国购买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轮船——“宝顺”号,并配备火炮为其他商船护航,以镇海盗之患。

      第二年,武装后的“宝顺轮”出海,三四个月就击毁海盗船68艘,基本肃清海匪,该船后来威名远扬。上海人之后也学着买了一艘,两船分工得以保证浙海太平。

      安澜会馆这次展出有150年前“宝顺轮”上的草书英文单据。海曙区文保专家李文国做过研究。他说这批单据是费纶鋕第五代后人收藏的,有5份工资单、2份银行账单和购物发票。

      这批资料显示,当年该船上有船员60人以上,1855年7月的一份工资单显示,当月船长的薪水为400银元、大副140银元,炮手40银元、印度水手和锅炉工13银元、烧火工11银元、厨师10银元。

      根据记录,那年11月船上还涨了工资,比如印度水手加薪到了26银元,厨师加薪到12.5银元。6个马尼拉人则被作了减薪处理,有6名烧锅炉的被集体解雇。

      海曙区文保专家李文国说,可能是因为打完海盗之后,这些雇佣军就退伍了。他说那个时代,如果不是大吃大喝,一个银元就够普通市民一个月的基本生活费,2000银元在市区就能买一套小型的三合院了。

       

      专做大生意的秤砣

      安澜会馆内展出的实物,有几件石秤砣,有一个上面刻着“温陵糖帮”,是泉州人在宁波做砂糖生意用的。

      这些秤砣都很大,有的重达200斤(旧时16两为1斤),都是用来做大买卖的,一次可以称1000斤的货物。

      另外还有几把公平秤,外面做生意秤砣用着用着分量少了,宁波人都会来会馆给秤做个校准。

      展厅里的一个四爪铁锚和火炮。都是以前从三江口挖出来的,四爪铁锚能够说明船的吨位,爪越多抓地能力越好。

      那时期三江口著名的有三个码头,分别是现在海曙区老银泰对面的江厦码头,江东木行路一代的江东码头和江北老外滩的轮船码头。

      三江口作为商贸集散地,南北货物到此之后有些上岸,有些继续换船沿京杭大运河走,为适应滩涂防止触礁,北方的船只船底是平的,南船船底是尖的,在安澜会馆都能找到模型。
     

    分享到: